出自唐朝陳羽《古意》
十三學(xué)繡羅衣裳,自憐紅袖聞馨香。人言此是嫁時(shí)服,
含笑不刺雙鴛鴦。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聞郎名。
車馬駢闐賀門館,自然不失為公卿。是時(shí)妾家猶未貧,
兄弟出入雙車輪。繁華全盛兩相敵,與郎年少為婚姻。
郎家居近御溝水,豪門客盡躡珠履。雕盤酒器常不干,
曉入中廚妾先起。姑嫜嚴(yán)肅有規(guī)矩,小姑嬌憨意難取。
朝參暮拜白玉堂,繡衣著盡黃金縷。妾貌漸衰郎漸薄,
時(shí)時(shí)強(qiáng)笑意索寞。知郎本來無歲寒,幾回掩淚看花落。
妾年四十絲滿頭,郎年五十封公侯。男兒全盛日忘舊,
銀床羽帳空颼飗。庭花紅遍蝴蝶飛,看郎佩玉下朝時(shí)。
歸來略略不相顧,卻令侍婢生光輝。郎恨婦人易衰老,
妾亦恨深不忍道??蠢蓮?qiáng)健能幾時(shí),年過六十還枯槁。
注釋參考
三學(xué)
(1). 唐 代稱國子學(xué)、太學(xué)、四門學(xué)為三學(xué),隸屬國子監(jiān)。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孫得入國子學(xué),五品以上子孫得入太學(xué),七品以上子孫及平民之俊異者得入四門學(xué)?!缎绿茣と鍖W(xué)傳序》:“廣學(xué)舍千二百區(qū),三學(xué)益生員,并置書算二學(xué),皆有博士?!?/p>
(2). 宋 代稱太學(xué)之外舍、內(nèi)舍、上舍為三舍,亦稱三學(xué)?!端问贰ぢ毠僦疚濉罚骸?熙寧 初,詔用經(jīng)術(shù)取士,廣闊黌舍,分為三學(xué),增置生徒總二千八百人?!眳㈤啞缎绿茣みx舉志上》。參見“ 三舍法 ”。
(3).佛教稱戒學(xué)、定學(xué)、慧學(xué)為“三學(xué)”?!斗g名義集·示三學(xué)法》:“今謂防非止惡曰戒,息慮靜緣曰定,破惑證真曰慧……三學(xué)是為涅槃法?!?/p>
羅衣
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漢 邊讓 《章華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fēng)還。” 唐 杜甫 《黃草》詩:“萬里秋風(fēng)吹 錦水 ,誰家別淚溼羅衣?” 明 周在 《閨怨》詩:“ 江 南二月試羅衣,春盡 燕山 雪尚飛。”
自憐
亦作“ 自憐 ”。自傷;自我憐惜。 漢 王褒 《九懷·通路》:“陰憂兮感余,惆悵兮自憐。” 晉 束晳 《貧家賦》:“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北齊 顏之推 《神仙》詩:“鏡中不相識(shí),捫心徒自憐?!?唐 岑參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自憐無舊業(yè),不敢恥微官?!?宋 歐陽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憐霜鬢惜年華。”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學(xué)生和玉佛》:“驚擾詎云妄?奔逃只自憐?!?/p>
見“ 自憐 ”。
紅袖
(1).女子的紅色衣袖。 南朝 齊 王儉 《白紵辭》之二:“情發(fā)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zhuǎn)紅袖揚(yáng)?!?唐 杜牧 《書情》詩:“摘蓮紅袖濕,窺淥翠蛾頻。” 后蜀 歐陽炯 《南鄉(xiāng)子》詞:“紅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風(fēng)相對(duì)語。”
(2).指美女。 唐 元稹 《遭風(fēng)》詩:“喚上驛亭還酩酊,兩行紅袖拂尊罍?!?元 關(guān)漢卿 《金線池》楔子:“華省芳筵不待終,忙攜紅袖去匆匆。” 清 孫枝蔚 《記夢》詩:“頭上黃金雙得勝,眼前紅袖百慇懃?!?魯迅 《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nóng)君》:“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 上海 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p>
馨香
馨香 (xīnxiāng) 芳香。比喻德化遠(yuǎn)播 fragrance 燒香的香味 smell of burning incense陳羽名句,古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