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重玉爐沈炷,起予石鼎湯聲
出自宋代史達(dá)祖《風(fēng)入松(茉莉花)》:
素馨柎萼太寒生。
多翦春冰。
夜深綠霧侵涼月,照晶晶、花葉分明。
人臥碧紗幮凈,香吹雪練衣輕。
頻伽銜得墮南薰。
不受纖塵。
若隨荔子華清去,定空埋、身外芳名。
借重玉爐沈炷,起予石鼎湯聲。
注釋參考
借重
[enlist sb.'s help;rely on for support] 借別人的權(quán)勢、名望為己謀利
特圣俞子孫不耀,故挾之借重以欺世。——王铚
詳細(xì)解釋(1).借他人的名望、地位以自重。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十六引 宋 王铚 《跋范仲尹墓志》:“假名 梅圣俞 ,毀及 范文正公 ,而天下駭然不服矣。且 文正公 與 歐陽公 梅公 立朝同心,詎有異論?特 圣俞 子孫不耀,故挾之借重以欺世?!?明 李贄 《自刻<說書>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終不肯借重於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瞿秋白 《蕭伯納并非西洋唐伯虎》:“可是,又舍不得他這個‘老頭兒’,偏偏還要借重他?!?/p>
(2).用作請人幫忙的敬詞。 清 李漁 《意中緣·入幕》:“我這幕府缺人,要借重先生秉筆?!?田漢 《洪水》第一場:“縣長說要借重你哩?!?/p>
(3).指從別人那里取得支持和幫助。 mao{1~1}澤{1*1}東 《增強(qiáng)黨的團(tuán)結(jié),繼承黨的傳統(tǒng)》:“還要團(tuán)結(jié)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借重一切有用的力量?!?/p>
玉爐
亦作“ 玉鑪 ”。 1.熏爐的美稱。 唐 胡杲 《七老會》詩:“霜鬢不嫌杯酒興,白頭仍愛玉爐熏。” 后蜀 毛文錫 《虞美人》詞:“玉鑪香暖頻添炷,滿地飄輕絮?!?宋 李清照 《浣溪沙》詞:“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清 納蘭性德 《玉連環(huán)影》詞:“掩屏山,玉爐寒,誰見兩眉愁聚,倚闌干?!?/p>
(2).道家煉丹爐。 唐 呂巖 《敲爻歌》:“鉛初就,汞初生,玉爐金鼎未經(jīng)烹?!?唐 呂巖 《七言》詩之四七:“擺撼乾坤金劍吼,烹煎日月玉爐紅。”
起予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fā)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后因用為啟發(fā)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將經(jīng)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宋 蘇軾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xué)書》:“且以區(qū)區(qū)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p>
(2).指啟發(fā)他人?!段倪x·應(yīng)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wèi)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yīng),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jǐn)書起予?!?呂向 注:“恐其不致至誠,不知善否之應(yīng),故以書起發(fā)其章?!?/p>
石鼎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拓拔儉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盤案之間,不過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曉章上人院》詩:“松扉欲啟如鳴鶴,石鼎初煎若聚蚊?!?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見寄》詩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紅?!?元 劉詵 《和友人游永古堂》:“勝日偶尋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漚?!?/p>
史達(dá)祖名句,風(fēng)入松(茉莉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