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市,看花人去,車馬正爭喧
出自元代謝應(yīng)芳《水調(diào)歌頭 寄江叔廉》:
雞犬相聞,溪山如畫,梅花只在前村。
逍遙杖屨,不過翟公門。
前度春風(fēng)已老,對(duì)芳草、還憶王孫。
長安市,看花人去,車馬正爭喧。
向來東海上,水南水北,如石如溫。
念鷗冷詩盟,何日重論。
老我蓬蒿三徑,開懷抱、賴有琴尊。
公知否,蕭齋雨漏,四壁篆書痕。
注釋參考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xì)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xiàn)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shí),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shí),號(hào)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zèng)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
看花人
舊指進(jìn)士及第者。 清 阮大鋮 《燕子箋·約試》:“自有綵毬當(dāng)果,敲打著看花人?!眳⒁姟?看花 ”。
馬正
見“ 馬政 ”。
謝應(yīng)芳名句,水調(diào)歌頭 寄江叔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劇里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