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道膝前席,不如衣后穿
出自宋代王禹偁《讀漢文紀(jì)》:
西漢十二帝,孝文最稱賢。
百金惜人力,露臺草芊眠。
千里卻駿骨,鷥旗影遷延。
上林慎夫人,衣短無花鈿。
細(xì)柳周將軍,不拜容櫜鞬。
霸業(yè)固以盛,帝道或未全。
賈生多謫宦,鄧通終鑄錢。
謾道膝前席,不如衣后穿。
使我千古下,覽之一泫然。
賴有佞幸傳,賢哉司馬遷。
注釋參考
謾道
休說;別說。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六:“文章謾道能吞鳳,杯酒何曾解喫魚?!?宋 晏殊 《破陣子》詞:“謾道秦箏有剩絃,何曾為細(xì)傳?”《再生緣》第六回:“謾道圣明天子怒,況兼是,老師怎樣嫁門生?”
膝前
(1).腿膝前面。 南朝 梁簡文帝 《箏賦》:“落橫釵於袖下,斂垂衫於膝前?!?/p>
(2).指父母的身邊。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我不得不回想父母膝前的舊夢。” 茅盾 《一個女性》三:“如果此時她是在母親膝前,她一定要放聲哭了?!眳⒁姟?膝下 ”。
(3).跪著向前移動?!侗笔贰づ嵛呐e傳》:“總管 韋孝寬 特相欽重,每與談?wù)?,不覺膝前於席?!?/p>
不如
不如 (bùrú)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說的 not up to;inferior to 天時不如地利?!睹献印す珜O丑下》 自以為不如?!稇?zhàn)國策·齊策》衣后穿
漢 鄧通 以濯船為黃頭郎。 文帝 夢欲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從后推之上天,“顧見其衣裻(衫襦的橫腰)帶后穿”。覺后求推者郎,“即見 鄧通 ,其衣后穿”,如夢中所見,遂寵幸之。事見《史記·佞幸列傳》。后遂以“衣后穿”為謹(jǐn)身媚上,拍馬奉迎的典故。 宋 王禹偁 《讀漢文紀(jì)》詩:“ 賈生 多謫官, 鄧通 終鑄錢。謾道膝前席,不如衣后穿?!?/p>
王禹偁名句,讀漢文紀(j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暢行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