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踏揚(yáng)州開帝里,渡江天馬龍為匹
出自宋代張孝祥《滿江紅(于湖懷古)》:
千古凄涼,興亡事、但悲陳跡。
凝望眼、吳波不動(dòng),楚山叢碧。
巴滇綠駿追風(fēng)遠(yuǎn),武昌云旆連江赤。
笑老奸、遺臭到如今,留空壁。
邊書靜,烽煙息。
通軺傳,銷鋒鏑。
仰太平天子,坐收長(zhǎng)策。
蹙踏揚(yáng)州開帝里,渡江天馬龍為匹。
看東南、佳氣郁蔥蔥,傳千億。
注釋參考
蹙踏
亦作“ 蹙蹋 ”。1.踩踏。 唐 張說(shuō) 《雜曲歌辭·破陣樂(lè)》:“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騎騑騑;蹙踏 遼河 自竭,鼓噪 燕山 可飛?!?宋 蘇軾 《書韓干<牧馬圖>》詩(shī):“樓下玉螭吐清寒,往來(lái)蹙踏生飛湍?!薄独蠚堄斡洝返谑兀骸岸械牭蔑L(fēng)聲,水聲,人馬蹙踏聲,旌旗熠燿聲?!?清 葉申靄 《題海州陳參戎治鹽梟投械歸農(nóng)圖》詩(shī):“烏揵蹙蹋牽風(fēng)鳴,灘場(chǎng)有地各遷徙?!?/p>
(2).壓倒。 宋 蘇軾 《次韻章傳道喜雨》:“先生筆力吾所畏,蹙踏 鮑 謝 跨 徐 庾 。”
(3).踐臨;到達(dá)。 清 黃鷟來(lái) 《冬日送程與山歸新安》詩(shī):“平生尚游跡,蹙踏造化窟?!?/p>
(4).踢。 清 褚人穫 《堅(jiān)瓠首集·踢球》:“毬名踏踘,始於 軒后 軍中練武之劇,蹙蹋而戲?!?/p>
帝里
猶言帝都,京都?!稌x書·王導(dǎo)傳》:“ 建康 ,古之 金陵 ,舊為帝里,又 孫仲謀 、 劉玄德 俱言王者之宅。” 唐 李百藥 《賦得魏都》詩(shī):“帝里三方盛,王庭萬(wàn)國(guó)來(lái)。” 明 張居正 《祭封一品嚴(yán)太夫人文》:“跂予望之, 章江 之陬;白云紫氣,帝里皇州?!?清 金人瑞 《春感》詩(shī)之一:“忽承帝里來(lái)知己,傳道臣名達(dá)圣人?!?/p>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馬龍
指負(fù)圖出 河 的龍馬。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馬龍出而大《易》興,神龜見而《洪范》燿?!?范文瀾 注:“《禮記·禮運(yùn)》:‘ 河 出馬圖?!?鄭 注:‘馬圖,龍馬負(fù)圖而出也?!墩x》引《中候握河紀(jì)》:‘ 伏羲氏 有天下,龍馬負(fù)圖出于 河 ,遂法之畫八卦。’又引《握河紀(jì)注》云:‘龍而形象馬。’”參見“ 馬圖 ”。
張孝祥名句,滿江紅(于湖懷古)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