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出自唐代杜甫《戲贈閿鄉(xiāng)秦少公短歌》:
去年行宮當(dāng)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
昨夜邀歡樂更無,多才依舊能潦倒。
注釋參考
同心
同心 (tóngxīn) 思想或認(rèn)識一致 with one heart 同心同德 共一中心或核心 concentric 同心圓 同心度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common wish 神佛原有同心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and follow the same path 昔時同心人,今日兩離分不減
不減 (bùjiǎn) 不次于,不少于 no less than 其英雄本色不減當(dāng)年骨肉親
指血統(tǒng)關(guān)系親密的家人,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等。 唐 杜甫 《戲贈閿鄉(xiāng)秦少府短歌》:“去年行宮當(dāng)太白,朝廻君是同舍客,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 明 劉基 《丙申二月別紹興諸公》詩:“豈無骨肉親?太半生死隔。”
見許
(1).相稱許。 唐 杜甫 《戲贈閿鄉(xiāng)秦少公短歌》:“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p>
(2).答應(yīng)我。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生謝曰:‘不才小子,過蒙腆餉,然昨者兇賊叩門,夫人以親見許?!?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xiàn)三·沉文端公家書》:“我求歸之意,已與 申老先生 説過,尚未見許?!?/p>
文章伯
對文章大家的尊稱。 唐 杜甫 《戲贈閿鄉(xiāng)秦少公短歌》:“同心不減骨肉親,每語見許文章伯?!?宋 曾鞏 《寄致仕歐陽少師》詩:“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元 薛昂元 《殿前歡·冬》曲:“十年前一秀才,黃齏菜,打熬到文章伯?!?清 黃遵憲 《玄武湖歌和龍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龍詩虎爭崔嵬?!?/p>
杜甫名句,戲贈閿鄉(xiāng)秦少公短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