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董嗣杲《夜宴贈箏妓》:
方響琵琶借當(dāng)家,十三弦上雁行斜。
雨筵合出殘春曲,愁掃屏風(fēng)滿地花。
注釋參考
方響
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于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chuàng)始于 南朝 梁 ,為 隋 唐 燕樂中常用樂器。 唐 牛殳 《方響歌》:“樂中何樂偏堪賞,無過夜深聽方響。”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無樂,鸚鵡大呼:‘ 卜尚樂 起方響!’久之曰:‘ 卜娘子 不敬萬歲?!w 道君 時掌樂宮人以方響引樂者,故猶以舊例相呼。 高廟 為之罷膳泣下。” 清 袁于令 《西樓記·歸訊》:“引清謳,擊方響?!眳㈤?宋 高承 《事物紀原·樂舞聲歌·方響》、《文獻通考·樂七》。
琵琶
琵琶 (pípa) 中國的一種四弦樂器,彈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詩琴,頸部有琴柱12個以上,伸入主體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漢“裁箏筑”的基礎(chǔ)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它從西漢試制,歷東漢、魏晉、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漢末魏初始獲“枇杷”名。魏晉時,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當(dāng)家
當(dāng)家 (dāngjiā) 本義為主持家政。又比喻在一定范圍內(nèi)起主要作用 manage affairs;manage household affairs 當(dāng)家 (dāngjiā) 經(jīng)營管理者 manager 她是我們廠里的好當(dāng)家十三弦
唐 宋 時教坊用的箏均為十三根弦,因代指箏。 宋 張先 《菩薩蠻·詠箏》詞:“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江波緑。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宋 張孝祥 《菩薩蠻·贈箏妓》詞:“琢成紅玉纖纖指,十三弦上調(diào)《新水》?!眳㈤?漢 史游 《急就篇》卷三“箏” 顏師古 注。
雁行
雁行 (yànháng) 飛雁的行列 goose fly in formation 并行或走在前頭。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 out in order 兩驂雁行。——《詩·鄭風(fēng)·大叔于田》 我書比鐘繇,當(dāng)抗行;比 張芝草,猶當(dāng)雁行也?!稌x書·王羲之傳》 雁行有序?!疬t《與陳伯之書》董嗣杲名句,夜宴贈箏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