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泂《日鑄嶺下狂歌行》:
我生天地不如意,甚欲飄然去人世。
卻思一死胡足悲,死而不樂胡死為。
又思天地之間固有足樂者,安得莊周之鵬穆王馬。
有時(shí)騎氣或御風(fēng),天上天中更天下。
息駕玄冥圃,駐節(jié)蓬萊宮。
攀星太極南,訪日扶桑東。
東西南北何局促,自可直造混沌趨洪蒙。
又思去有歸,安得來無從。
當(dāng)時(shí)六鰲負(fù)亦重,豈有身常不轉(zhuǎn)動(dòng)。
會(huì)須四六二十四足一欠伸,我居其高視爾眾。
不知化為大海水,為復(fù)茫茫而已矣。
不知鰲有復(fù)鰲亡,為復(fù)人生或人死。
此時(shí)逍遙游,不見爭奪場,想見四維上下俱茫茫。
巨鰲爾靈便如此,公欲欠伸不難耳。
且如皇宋三百六十州,出門所在多山丘。
其間平地少,但見蘿蔦藤蔓下下磽確森相樛。
青鞋有底踏須破,人壽幾何行不休。
更令生世人,逼仄生戈矛。
迂回隔絕千里成萬里,親戚朋舊相見朝夕無緣由。
爾鰲若未動(dòng),為我背略傾。
飐翻山與丘,平地與人行。
也知上天本來廣,也知下地本來平。
只因山丘多,頓使天地輕。
我當(dāng)作章問帝借北斗,酌滄溟。
盡殲逼仄人,更殺馬與鵬。
百拜稽首,祭鰲之靈。
注釋參考
東西南北
東西南北 (dōng-xī-nán-běi) 指四面八方,亦指方向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orld 出門分不清東西南北 東西南北,誰敢寧處?!蹲髠鳌は骞拍辍? 成語解釋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東西南北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使用例句后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qū)少暇。局促
局促 (júcù) 狹窄;不寬敞 narrow 房間過于局促 〈方〉∶ 短促、緊迫 (of time)short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鸥Α秹?mèng)李白》 時(shí)間太局促,要抓緊干 拘謹(jǐn)、拘束不自然 feel or show constraint 局促一室之內(nèi)。——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跼促 (júcù) 狹小 narrow 〈方〉∶ 短促 (of time) short 拘謹(jǐn)不自然 feel or show constraint 侷促 (júcù) 見“局促”自可
(1).本來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宋 葉適 《寄呂巽伯換酒亭》詩:“ 瑯琊 初址未完牢,猶倚虛名用我曹。自可全將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p>
(2).猶自許。 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為人魁偉沉塞,以武勇游仕 許 汴 之間,寡言自可,不與人交,眾推以為鉅人長者?!?/p>
混沌
混沌 (hùndùn) 我國民間傳說中指盤古開天辟地之前天地模糊一團(tuán)的狀態(tài) chaos(the primeval state of the universe according to folklore) 形容蒙昧無知的樣子 innocent as a child 糊涂(常用來罵人) muddled洪蒙
指遼闊、混沌的宇宙。 姚華 《曲海一勺》:“及有非常之變,則紀(jì)律蕩然,一時(shí)才俊,失所依據(jù),斤斧自操,聰明所結(jié),足使風(fēng)云變色,河岳異彩,新陳遞嬗,洪蒙再開?!?許地山 《綴網(wǎng)勞蛛·海角底孤星》:“你看我們?cè)谶@林中,好像雙星懸在洪蒙的穹蒼下一般。” 臧克家 《運(yùn)河》詩:“是誰的手辟開了洪蒙,把日月星辰點(diǎn)亮在長空?”
洪濛:1.迷蒙。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上:“ 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賦《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識(shí)?!?唐 修睦 《秋臺(tái)作》詩:“到頭歸去是,免使嘆洪濛?!?/p>
(2).指太空,宇宙。 唐 張喬 《試月中桂》詩:“與月轉(zhuǎn)洪濛,扶疏萬古同。” 明 陳子龍 《昆明池治水戰(zhàn)歌》:“旋風(fēng)捲土移洪濛,劫灰飛盡羵羊舞?!?/p>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狀態(tài)。 清 吳偉業(yè) 《退谷歌》:“無乃此世非洪濛,元?dú)饷C9砩耔?。?/p>
(4).指原始、不發(fā)達(dá)狀態(tài)。 鐵錚 《政府說》:“遠(yuǎn)者遼矣,近觀吾境,始則洪濛,繼則開化,進(jìn)而文明,循茲以逝,人類將絶滅,地球?qū)⑾?。?/p>
蘇泂名句,日鑄嶺下狂歌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