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秦觀《送僧歸保寧》:
西湖環(huán)岸皆招提,樓閣晦明如臥披。
保寧復(fù)在最佳處,水光四合無端倪。
車塵不來馬足斷,時(shí)有海月相因依。
上人弱齡已隸此,心目所證惟瑰琦。
白玉芙蓉出清沼,天然不受緇塵擾。
坐客一語不入意,目如明星視飛鳥。
冠切云兮佩玉難,上人顧之真等閑。
應(yīng)緣聊入人間世,興盡卻歸湖上山。
伊余久欲窺禹穴,矧今仲父官東越。
行挽秋風(fēng)入剡溪,為君先醉西湖月。
注釋參考
應(yīng)緣
猶言大概是。 宋 徐鉉 《柳枝詞》:“應(yīng)緣鶯舌多情賴,長向 雙成 説翠條?!?/p>
猶攀附?!端问贰せ兆诩o(jì)一》:“黨人子弟毋得擅到闕下,其應(yīng)緣趨附黨人罷任在外指射差遣及得罪停替臣僚,亦如之?!?/p>
人間世
人世;世俗社會(huì)。 宋 陳師道 《平翠閣》詩:“欲置湖上田,謝絶人間世?!?清 洪昇 《長生殿·慫合》:“且慢提,人間世、有一處怎偏忘記?” 茅盾 《創(chuàng)造》:“有時(shí)竟覺得我確已超出了人間世,夷然忘了我的存在,也忘了人的存在?!?/p>
卻歸
亦作“卻歸”。退歸。多謂辭官回家。 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至此一二日,卻歸高居,亦無不可。” 唐 趙璘 《因話錄·羽》:“ 蒙 卻歸故林,而 趙 公薨於相位。” 南唐 沉汾 《續(xù)仙傳·王可交》:“ 王渢 具以奏聞,詔稱其異。后 可交 卻歸鄉(xiāng)里,備話歷歷?!?/p>
上山
上山 (shàngshān) 爬山,進(jìn)山 climb up mountains 上山拾草 〈方〉∶指人死亡,埋葬 die and be buried 〈方〉∶蠶的上簇 silk worms begin to spin cocoons 誰也料得到這些“寶寶”上山前還得吃多少葉。——茅盾《春蠶》秦觀名句,送僧歸保寧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