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把燭花高照,頻教舞袖輕翻
出自宋代郭應(yīng)祥《西江月(七夕后一日縣齋袓)》:
巧節(jié)已成昨夢,今宵重倒芳尊。
主賓和氣敵春溫。
雄辯高談袞袞。
剩把燭花高照,頻教舞袖輕翻。
笛聲幽咽鼓聲喧。
卻恨更籌苦短。
注釋參考
燭花
燭花 (zhúhuā) 燭心燃燒時結(jié)成的花狀物 snuff 指蠟燭的火焰 flame of a candle 燭花明高照
(1).指燭臺。《廿載繁華夢》第二回:“那妝匳到時, 周有成 打開閨儀録一看,不過是香案高照、檯椅半副、馬胡兩張?!?/p>
(2).指燈籠。 清 唐訓(xùn)方 《里語徵實》卷中下:“ 明孝宗 詔論大小官員,日間宴會,荒廢政事,夜晚飲酒,燈籠導(dǎo)送。今用高照本此?!?/p>
(3).高掛在長桿上的通告。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過了許久,高照到了,長竹竿揭起一條很長的旗,一個汗流浹背的胖大漢用兩手托著?!?/p>
郭應(yīng)祥名句,西江月(七夕后一日縣齋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