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董嗣杲《送李制屬入蜀》:
君從甬水來,我棄西湖走。
共入九江城,又客富池久。
相照道義心,不數(shù)膠漆友。
所嗟跡漂萍,每為世味誘。
云何忽舍我,倉卒舉別酒。
風(fēng)霜七千里,勇往膽如斗。
遡流幾換舟,大緊上峽口。
誰謂此程迂,機(jī)會(huì)諒非偶。
功名快著力,豈暇殢株守。
西陲江山程,大閫人物藪。
不日膽略舒,金印落吾手。
此別不勝難,臨別忍回首。
繼此旅中交,如君不復(fù)有。
有笑憑江樓,折贈(zèng)江頭柳。
注釋參考
遡流
猶逆流。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富春渚》詩:“遡流觸驚急,臨圻阻參錯(cuò)?!?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洛水》:“即舟遡流,窮覽 洛川 ?!?宋 葉適 《故禮部尚書黃公墓志銘》:“歲舉緡錢四千餘萬遡流而運(yùn)。”《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詒書》:“只見一隻官船遡流而上,船頭站著四五個(gè)人,喜笑歌唱,甚是得意。”
峽口
(1).指 西陵峽 口,為 長江 出 蜀 的險(xiǎn)隘。 晉 陸機(jī) 《辨亡論下》:“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 荊 楊 而爭舟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將謹(jǐn)守峽口,以待禽耳?!?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二》引《直都記》:“自 黃牛灘 東入 西陵 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唐 杜甫 《峽口》詩之一:“峽口 大江 開,西南控百蠻?!?/p>
(2).泛稱峽谷之口。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北即 蒼山 ,至此南盡。中穿一峽,西去甚逼,而峽口稍曠?!?清 阮元 《由龍洞巖下西過三龍?zhí)丁吩姡骸?三龍?zhí)?峽口,如防復(fù)如堂?!?楊朔 《黃河之水天上來》:“在這個(gè)極險(xiǎn)的山峽中間, 河 水從三條峽口奔騰而出,真象千軍萬馬似的?!?/p>
董嗣杲名句,送李制屬入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