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范成大《送子文雜言》:
隊谷云低梅雨多,黃山滌源溪涌波。
南風匝地送歸客,雙槳下瀨如投梭。
嚴夫子,君舉酒,我其為君歌。
萬山叢叢石鑿鑿官居破屋巢煙蘿。
杜鵑曉啼猿暮叫,客行到此真蹉跎!窮愁無復理,一飲三嘆息。
城東黌舍有佳人,邂逅使我加餐食。
同鄉(xiāng)更同調(diào),目擊心已傳。
蟄蟲欲作雷奮地,萬籟方寂風行山。
吹竽喚我醒,連鼓相追攀。
飆車電轂不可輦,但覺兩腋生飛翰。
狂歌不必終曲,戲弈不必滿局。
有時不揖上馬去,出門大笑驚僮仆。
窮鄉(xiāng)眼冷見未曾,道上囁嚅相指目。
云此狹隘何以有二士?直恐翩翩跨黃鵠。
廣文組解登王畿,諸公貴人爭勸歸。
常日心期有定論,贈行不惜重費詞。
腰金佩璐眾目好,汗簡沉碑千載癡。
一尊有意重山岳,五鼎無心輕網(wǎng)絲。
嚴夫子,應(yīng)領(lǐng)略,別后頻書相發(fā)藥。
我既為萬頃之狎鷗,君勿作九皋之鳴鶴!
注釋參考
吹竽
(1).吹奏竽。竽,管樂器。《戰(zhàn)國策·齊策一》:“ 臨淄 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p>
(2).謂濫竽充數(shù)。典出《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齊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 請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若長風之過籟, 南郭 之吹竽耳?!焙笠嘤米髯灾t之詞。 唐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某也孱資瑣質(zhì),誤恩偶及,亦復與吹竽之部。”
連鼓
相連之鼓,傳說 雷公 擊此化作雷響。 漢 王充 《論衡·雷虛》:“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纍纍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 雷公 ,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意也?!焙笠蛞灾咐渍稹?南朝 梁簡文帝 《霹靂引》:“時聞連鼓響,乍散投壺光?!?宋 范成大 《雷雨鄰舍起龍》詩:“連鼓一聲人失箸,不知掛壁幾梭飛?!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九:“閃爍爍曳兩道流光,鬧轟轟鳴幾聲連鼓?!?/p>
追攀
(1).追隨牽挽。形容惜別。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一:“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三:“昔在 洛陽 時,親友相追攀?!?明 何景明 《送王夢弼之高郵》詩:“閭閻猶涕淚,道路復追攀?!?/p>
(2).追隨牽挽。表示哀悼。 唐 韓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之三:“追攀萬國來,警衞百神陪?!?唐 孟郊 《吊盧殷》詩:“君歸新鬼鄉(xiāng),我面古玉顏。羞見入地時,無人叫追攀?!?/p>
(3).追隨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纖麗振綺紈;攜童幼,升崇巒,南望城闕鬱盤桓?!?宋 蘇軾 《次韻馬元賓》:“塞鴻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豈可期?!?陳毅 《過旭角》詩:“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車行駛難追攀?!?/p>
(4).指趕上,超過。 金 王若虛 《文辨三》:“ 楚 詞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難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p>
(5).追隨,跟隨。 唐 韓愈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宋 蘇軾 《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豈惟蹇步困追攀,已覺侍史疲犇送?!?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一》:“有感慨弔惜之懷,無追攀壯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詩:“一春強半勒花風,幾日園林幾樹紅。汲汲追攀常恨晚,紛紛吹洗忽成空。”
范成大名句,送子文雜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