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何公橋》: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人之往來,如鵜在河。
順?biāo)?,云馳鳥疾。
維水之利,千里咫尺。
亂流而涉,過膝則止。
維水之害,咫尺千里。
沔彼濫觴,蛙跳儵游。
溢而懷山,宰禹所憂。
豈無一木,支此大壞。
舞于盤渦,冰折雷解。
坐使此邦,畫為兩州。
雞犬相聞,胡越莫救。
允毅何公,甚勇於仁。
始作石梁,其艱其勤。
將作復(fù)止,更此百難。
公心如鐵,非石則堅(jiān)。
公以身先,民以悅使。
老壯負(fù)石,如負(fù)其子。
疏為玉虹,隱為金堤。
直欄橫檻,百賈所棲。
我來與公,同載而出。
讙呼填道,抱其馬足。
我嘆而言,視此滔滔。
未見剛者,孰為此橋。
愿公千歲,與橋壽考。
持節(jié)復(fù)來,以慰父老。
如朱仲卿,食于桐鄉(xiāng)。
我作銘詩,子孫不忘。
注釋參考
咫尺千里
(1).謂雖近在咫尺,卻似遠(yuǎn)隔千里。形容行路之難。 唐 楊炯 《浮漚賦》:“寸步百川,咫尺千里?!?宋 蘇軾 《何公橋》詩:“維水之利,千里咫尺……維水之害,咫尺千里?!?唐 魚玄機(jī) 《隔漢江寄子安》詩:“含情咫尺千里,況聽家家遠(yuǎn)砧?!?宋 柳永 《婆羅門令》詞:“寸心萬緒,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jì)?!?/p>
(2).謂雖近在咫尺,卻似遠(yuǎn)隔千里。形容相見之難。 唐 彥悰 《后畫錄》:“﹝ 展子虔 ﹞尤善樓閣人馬,亦長遠(yuǎn)近山川,咫尺千里?!?/p>成語解釋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象是遠(yuǎn)在天邊一樣。咫尺千里出處《南史·蕭賁傳》:“能書善畫,于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nèi),便覺萬里為遙?!?p>蘇軾名句,何公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