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歌鹿鳴三,正苦龜藏六
出自宋代鄭清之《林治中鄭廣文以詩來遣魯酒報聘拙語輔行》:
長公本喜飲,半入野入腹。
南洲春夢婆,亦復(fù)開醉目。
尚想晉流麗,鱉飲更升木。
興來索老兵,誰謂酌可獨。
我亦愛客至,陶巾時一漉。
雖有彭澤田,種秫苦不足。
頗因病入務(wù),瓢棄尚余綠。
豈無大雅朋,來伴離騷讀。
廣文粲檐花,和靖峙修竹。
交情如酎醇,秀句喜心沃。
觴政嘗卜夜,談闈屢更仆。
胡為闊宇芝,但憶頹山玉。
聊爾遣書郗,安得洗愁斛。
昔夸圣人中,今愧平源督。
杯手助持螯,車涎笑逢麴。
青州豈烏有,白衣問黃{1~1}菊。
如皋應(yīng)解顏,對飲頗勝俗。
何時赤壁游,匏樽笑相屬。
欲歌鹿鳴三,正苦龜藏六。
飲肯遺公榮,雨煩過御叔。
忻聞麥兩岐,況有魚百族。
小卻揖二豪,觥船倒醽醁。
注釋參考
鹿鳴
(1).鹿鳴叫?!对姟ば⊙拧ぢ锅Q》:“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毛 傳:“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fā)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dāng)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p>
(2).古代宴群臣嘉賓所用的樂歌。源于《詩·小雅·鹿鳴》。據(jù) 清 代學(xué)者研究,《鹿鳴》的樂曲至兩 漢 、 魏 、 晉 間尚存,后即失傳?!秲x禮·大射》:“小樂正立于西階東,乃歌《鹿鳴》三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鷄》、《游絃》?!?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一:“古曲音辭存者四:曰《鹿鳴》、《騶虞》、《伐檀》、《文王》?!焙罂婆e時代,以舉人中式為賦鹿鳴。 唐 韓愈 《送楊少尹序》:“ 楊侯 始冠,舉於其鄉(xiāng),歌鹿鳴而來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約三十二韻》:“鹿鳴君始賦,駿骨竊先知?!?/p>
(3).指鹿鳴宴。 唐 元稹 《桐花》詩:“君若傲賢雋,鹿鳴有食芩?!?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六:“忽一日,告從姪 慶辰 云:‘作宵夢 趙 宰拉赴鹿鳴,與公鄰坐,已而杳然?!?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書·<篷窗隨錄><篷窗續(xù)錄>》:“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鳴,加頭品頂戴?!?/p>
(4).借指科舉考試。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鳴徼幸居先?!?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寶制》:“況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鳴與鷹揚并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鳴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當(dāng)刮目?!?/p>
龜藏六
謂龜遇危險便將頭尾和四足縮入甲中以避害。后因比喻人的才智不外露或深居簡出,以免招嫉惹禍。語本《雜阿含經(jīng)》卷四三:“過去時世,有河中草,有龜於中住止。時有野干饑行覓食,遙見龜蟲,疾來捉取,龜蟲見來,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兾出頭足,欲取食之。久守,龜蟲永不出頭,亦不出足。野干饑乏,瞋恚而去。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fù)如是?!?唐 陳陶 《題僧院紫竹》詩:“從來道生一,況伴龜藏六?!?宋 蘇軾 《寄傲軒》詩:“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清 姚鼐 《朱石君中丞視賑淮上途中見示長句次韻》之一:“此身未作龜藏六,擾擾人間同一局?!币嘧鳌?龜六藏 ”。 金 李澥 《漫書》詩:“胸懷平日窗八達(dá),伎倆只今龜六藏。”亦省作“ 龜藏 ”。 宋 范成大 《春晚臥病而燕宮海棠已爛熳矣》詩:“游騎行歌莫相笑,遨頭六結(jié)已龜藏?!?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為甚么定要龜藏在你自己的生活里,做些虛偽的表現(xiàn)呢?”
鄭清之名句,林治中鄭廣文以詩來遣魯酒報聘拙語輔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