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舒邦佐《送張倉移漕廣西》:
賓鴻度月叫秋寒,天怕炎方雨露乾。
繡衣使者持玉節(jié),先送春風(fēng)入蛋蠻。
嶺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爭(zhēng)臥轍。
兩路行人界上爭(zhēng),去思來暮歌謳接。
廣鹽變法是誰謀,直至而今病未瘳。
嶺上逢人須細(xì)問,遠(yuǎn)方根本是深憂。
廣吏從來恃天遠(yuǎn),北歸南載無空返。
埋輪家世本澄清,無使老蠶自營繭。
莫嫌嶺路去逡巡,桂林見說最宜人。
筍樣山峰羅樣水,錦囊收得越精神。
直聲曾動(dòng)天顏喜,更有元右作知己。
諫坡言路著此翁,所謂如尊乃勇爾。
大蘇文章繼老蘇,魏徵勛業(yè)付魏謩。
傳家況有黃金印,行入衣冠盛事圖。
門下書生知此意,戀戀不為兒女計(jì)。
黃花時(shí)節(jié)送君行,梅花時(shí)節(jié)迎歸騎。
注釋參考
直聲
(1).正直之言。《漢書·張敞傳》:“今朝廷不聞直聲,而令明詔自親其文,非策之得者也。” 顏師古 注:“言朝臣不進(jìn)直言,以陳其事?!?/p>
(2).正直的名聲。 唐 元稹 《白居易授尚書主客郎中知制誥制》:“ 元和 初,對(duì)詔稱旨,翱翔翰林,藹然直聲,留在人口?!?宋 蘇軾 《呂大防制》:“具官 呂大防 ,擢自 英祖 ( 宋英宗 ),休有直聲;被遇 裕陵 ( 宋神宗 ),愈彰忠力。” 明 楊慎 《送胡東渠少參致仕歸晉陽》詩:“ 元龍 ( 陳登 )湖海多豪氣, 長孺 ( 汲黯 )朝廷有直聲?!?章炳麟 《梁園客》詩后記:“ 粵海 有文士,少入詞苑。以糾彈節(jié)相罷官,當(dāng)時(shí)頗著直聲?!?/p>
(3).直著嗓子。 柳青 《銅墻鐵壁》第八章:“人們直聲嚷叫:‘又壞起來了?為甚不把他拴住哩?’”
天顏
天子的容顏。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羣臣拜舞天顏舒,我王何憂能不移。”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號(hào)》:“晝漏稀聞高閣報(bào),天顏有喜近臣知。”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恭辦南斗圩行宮,得第二次瞻仰天顏?!?/p>
知己
知己 (zhījǐ) 了解、賞識(shí)自己 know oneself 親密的朋友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啤?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啤?高適《別董大》 彼此相互了解而關(guān)系密切的 bosom 知己話舒邦佐名句,送張倉移漕廣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6仙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