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仲并《念奴嬌》
練江風靜,臥冰奩百尺,朱闌飛入。江遠浮天天在水,水滿半天云濕。白鳥明邊,青山斷處,眼冷江頭立。月明潮上,葦間漁唱聲急。幾度吹老蘋花,野香無數,欲寄應難及。天借詩人供醉眼,尊俎一時收拾。竹里行廚,花間步障,風雨生呼吸。酒闌歌罷,釣船先具蓑笠。
注釋參考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元 袁士元 《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小橋夜靜人橫笛,古渡月明僧喚舟。”《水滸傳》第九回:“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p>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從軍北征》詩:“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白蘋紅蓼緑簑衣,青海灘頭一釣磯。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p>
唱聲
(1).首先陳述意見。 唐 韓愈 《平淮西碑》:“大官臆決唱聲,萬口和附,并為一談,牢不可破?!?/p>
(2).歌唱聲。 唐 薛能 《楊柳枝》詩:“柔娥幸有腰肢穩(wěn),試踏吹聲作唱聲?!?曹禺 《日出》第二幕:“一個高吭的聲音領頭,二三十個嗓音接應著,唱聲停頓的空間,夾雜著兩三排木夯‘嗨唉,嗨唉’砸地的工作聲?!?/p>
仲并名句,念奴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