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軾《過木櫪觀》:
石壁高千尺,微蹤遠(yuǎn)欲無(wú)。
飛檐如劍寺,古柏似仙都。
許子嘗高遁,行舟悔不迂。
斬蛟聞猛烈,提劍想崎嶇。
寂寞棺猶在,修崇世已愚。
隱居人不識(shí),化去俗爭(zhēng)吁。
洞府煙霞遠(yuǎn),人間爪發(fā)枯。
飄飄乘倒景,誰(shuí)復(fù)顧遺軀。
注釋參考
飛檐
亦作“ 飛簷 ”。我國(guó)傳統(tǒng)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屋檐上翹,若飛舉之勢(shì)。常用于亭、臺(tái)、樓、閣、廟宇、宮殿等建筑上。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草河錄上》:“香亭三間五座,三面飛簷,上舖各色琉璃竹瓦,龍溝鳳滴?!?秦牧 《社稷壇抒情》:“這壇后的宮殿是華麗的,飛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階……真是金碧輝煌!”
見“ 飛檐 ”。
仙都
(1).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逗?nèi)十洲記·聚窟洲》:“ 滄海島 在北海中……島中有紫石宮室,九老仙都所治。” 明 屠隆 《綵毫記·蓬萊傳信》:“道士何來,輒敢至此仙都境界?”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縉云縣 。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 縉云山 。 唐 神龍 初,以此名縣。又名 丹峯山 , 天寶 七載改今名。道書以為第二十九洞天。 唐 賈島 《處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贈(zèng)》詩(shī):“ 仙都 山水誰(shuí)能憶,西去風(fēng)濤書滿船?!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浙江六·處州府》。
蘇軾名句,過木櫪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