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佚名《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注釋參考
羔羊
羔羊 (gāoyáng) lambkin;kid;lamb 小羊。尤指未滿一歲或未長恒齒的小綿羊 天真、純潔、溫順而柔弱的人 …她究竟是可憐的小羔羊?!熳郧濉渡膬r(jià)格》素絲
(1).本色的絲;白絲?!秴问洗呵铩ing{1-1}欲》:“ 墨子 見染素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北周 庾信 《擬連珠》之三四:“白羽素絲,隨其所染?!?唐 駱賓王 《帝京篇》:“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p>
(2).“素絲羔羊”之省。用作對(duì)清廉者的譽(yù)辭。 宋 曾鞏 《策問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絲之節(jié),正直之行。”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內(nèi)閣·桂文襄受賂》:“舊傳 桂見山 有素絲之節(jié),謬矣?!?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昭信相公》:“其處大事,明決若此,亦未可徒責(zé)以素絲之節(jié)也?!眳⒁姟?素絲羔羊 ”。
(3).比喻白發(fā)。 唐 李賀 《詠懷》之二:“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p>
五紽
(1).指皮祅上的五個(gè)絲繩鈕子?!对姟ふ倌稀じ嵫颉罚骸案嵫蛑?,索絲五紽。” 高亨 注:“ 周 代人的衣,一邊縫上五個(gè)(或三個(gè))絲繩的紐子,古語叫做紽,今語叫做紐。”一說,“五”即“交午”之“午”。紽,縫。五紽,交織連縫之義。見 清 陳奐 《詩毛氏傳疏》。 明 何景明 《七述》:“燦三英以外飾,誠五紽之可羞?!?/p>
(2).《詩·召南·羔羊》篇的代稱。 清 李斗 《揚(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上》:“重來節(jié)使經(jīng)三考,歸去輿人賦‘五紽’?!?/p>
佚名名句,羔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