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出自宋代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
后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注釋參考
無性
佛教語。一切諸法無實體,謂之“無性”。 唐 皎然 《妙喜寺賦得夜磬送呂評事》:“幽僧悟真定,歸客忘遠(yuǎn)別,寂歷無性中,真聲何起滅?” 宋 蘇軾 《方丈記》:“地獄天宮,同為浄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p>
急聲
古漢浯有二音急讀而成一音的,叫做“急聲”。亦叫做合聲、合音。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之乎”為“諸”?,F(xiàn)代方言中亦有急聲,如北京話“不用”為“甭”,蘇州話“勿要”為“覅”。
慢聲
(1).惰慢不恭的音樂。《周禮·春官·大司樂》:“凡建國,禁其淫聲、過聲、兇聲、慢聲。” 鄭玄 注:“慢聲,惰慢不恭?!?賈公彥 疏:“謂若《樂記》 子夏 對 魏文侯 云‘ 齊 音敖僻憍志’,即是‘惰慢不恭’者也?!?清 方苞 《讀<齊風(fēng)>》:“則 鄭 、 衛(wèi) 、 齊 、 陳 之淫聲、慢聲,胡為而與雅、頌并立與?”
(2).古語有一音緩讀而成二音者,叫做慢聲。如慢聲為“之乎”,急聲為“諸”;慢聲為“不律”,急聲為“筆”。流行于民間的切口,也有一音緩讀而成二音的,如“一”為“也基”,“有”為“爺九”。
(3).緩慢悠揚的音樂。 清 洪昇 《長生殿·舞盤》:“至羽衣三迭,名曰飾奏,一聲一字,都將舞態(tài)含藏。其間有慢聲,有纏聲,有袞聲,應(yīng)清圓,驪珠一串?!?/p>
楊萬里名句,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