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妄想已癡絕,鏡里何堪白發(fā)生
出自宋代陸游《偶讀陳無己芍藥詩云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
少年妄想已癡絕,鏡里何堪白發(fā)生!縱有傾城何預(yù)汝,可憐元未解人情。
注釋參考
少年
少年 (shàonián) 古稱青年男子,現(xiàn)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gè)階段 early youth (from ten to sixteen) 少年兒童讀物妄想
妄想 (wàngxiǎng) 狂妄地打算;夢(mèng)想 entertain an extravagant hope 他處于懷舊的妄想中 不能實(shí)現(xiàn)的打算 vain hope;wishful thinking 不能實(shí)現(xiàn)的非分之想 vain 他的希望只不過是妄想癡絕
《晉書·顧愷之傳》:“ 愷之 在 桓溫 府,常云:‘ 愷之 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仕讉?愷之 有三絶:才絶,畫絶,癡絶?!焙笠浴鞍V絶”為藏拙或不合流俗之典。 宋 蘇軾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zèng)》之一:“才疎正類 孔文舉 ,癡絶還同 顧長(zhǎng)康 。”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 盤龍 癡絶求鵝炙。這先生、黃齏甕熟,味珍無價(jià)?!?/p>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guó)史補(bǔ)》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zhèn)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jié)至今無?!?/p>
(2).豈可;哪里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fēng)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魺o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圣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bǔ)綴,何堪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