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文珦《朝采卷耳行》:
朝采卷耳,于陵于岡。
取葉存根,以備酒漿。
嗟我懷人,在彼遐方。
閔其勤勞,寤寤弗忘。
念得送我,置爾之傍。
所愿莫遂,徘徊彷徨。
鳳游四海,亦思其凰。
毋以道遠(yuǎn),而易中腸。
好鳥和鳴,其飛頡頏。
感物增憂,泣涕沾裳。
注釋參考
朝采
見“ 朝彩 ”。
朝廷的儀仗。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皇彝有文,朝采方藹。頻煩金紐,左右緹蓋?!?/p>
卷耳
(1).菊科植物,又稱“蒼耳”或“枲耳”?!对?shī)·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毛 傳:“卷耳,苓耳也?!?朱熹 集傳:“卷耳,枲耳。葉如鼠耳,叢生如盤?!?/p>
(2).石竹科植物。多年簇生草本,根狀莖細(xì)長(zhǎng),莖基部匍匐,上部直立,綠色并常帶淡紫紅色。花白色,種子腎形略扁,褐色。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分布于我國(guó) 東北 、 華北 及 歐 亞 溫帶其他地區(qū)。
(3).《詩(shī)·周南》篇名。《詩(shī)序》說此詩(shī)是寫后妃“輔助君子”,“知臣下之勤勞,內(nèi)有進(jìn)賢之志,而外無險(xiǎn)詖私謁之心”。 朱熹 則謂“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 宋 秦觀 《代中書舍人謝上表》:“雖節(jié)儉正直,在位若《羔羊》之時(shí);而思念憂勤,進(jìn)賢如《卷耳》之際?!?明 謝讜 《四喜記·翠閣耽思》:“深情免使傍人議,嗟我懷人天際,專一須看《卷耳》書。” 清 王鳴盛 《蛾術(shù)編·詩(shī)序》:“﹝詩(shī)﹞有託為其人之言寓意者,《卷耳》、《江有汜》、《采緑》之類是也。”
于陵
地名。借指 陳仲子 。因居 於陵 ,故稱。《孟子·滕文公下》:“ 匡章 曰:‘ 陳仲子 豈不誠(chéng)廉士哉?居 於陵 ,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隱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漢陰 之高?!?南朝 梁 何遜 《聊作百一體》:“ 靈輒 困桑下, 於陵 捨李螬?!?唐 李商隱 《初食筍呈座中》詩(shī):“嫰籜香苞初出林, 於陵 論價(jià)重於金。”參見“ 於陵子仲 ”。
釋文珦名句,朝采卷耳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