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安永《頌古三十一首》:
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不曾殺生,了無忌諱。
傳言送語當(dāng)風(fēng)流,拈得口兮失卻鼻。
注釋參考
不曾
不曾 (bùcéng) 沒有,從來就沒有 never 一生不曾見過這種人 亦作“未曾”殺生
殺生 (shāshēng) 指宰殺牲畜、家禽等生物。佛家指殺害一切生靈,并以為十惡之一。佛門十戒中第一是不得殺生 kill livestock;kill living beings 不殺生無忌
(1).不猜忌?!蹲髠鳌ざü辍罚骸?桐 叛 楚 。 吳子 使 舒鳩氏 誘 楚 人曰:‘以師臨我,我伐 桐 ,為我使之無忌。’” 孔穎達(dá) 疏:“為我之畏 楚 形狀,使 楚 人無復(fù)防忌於我也?!薄度龂尽な裰尽蝿P傳》:“今 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遺託孤,翊贊季興,與眾無忌,録功忘瑕。”
(2).無所忌憚。 晉 左思 《魏都賦》:“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清 孫枝蔚 《邗上酬贈施尚白督學(xué)二十韻》:“對酒吾無忌,論文愧見知?!?鄒韜奮 《大刀嚇敵聲中的空軍幻影》:“何以一遇‘對外’,便只有敵人的飛機在天空橫行無忌呢?”
(3).不必避忌;沒有忌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造神麴并酒》:“﹝漬麴法﹞其糠瀋雜用,一切無忌。”如:童言無忌。
釋安永名句,頌古三十一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