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王冕《自感》:
父母生我時(shí),愛如掌上珠。
襁褓辟寒暑,乳哺隨所須。
周歲會(huì)言語,大小相引呼。
搖頭卻梨栗,行行不須扶。
三年離懷抱,已知親與疏。
相揖識(shí)進(jìn)退,應(yīng)對(duì)無囁嚅。
五六漸精爽,氣貌與眾殊。
怡怡浴仁化,喜聽論之乎。
八齡入小學(xué),一一隨范模。
厭睹詭譎行,不讀非圣書。
宗族驚我異,父母憫我孤。
賓客皆回頭,指為汗血駒。
長(zhǎng)大懷剛腸,明學(xué)循良圖。
碩畫決自必,不以迂腐拘。
愿秉忠義心,致君尚唐虞。
欲使天下民,還淳洗囂虛。
聲施勒金石,以顯父母譽(yù)。
此志竟蕭條,衣冠混泥涂。
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魚。
歸耕無寸田,歸牧無寸芻。
羈逆泛萍梗,望云空嘆吁。
世俗鄙我微,故舊嗤我愚。
賴有父母慈,倚門復(fù)倚閭。
我心苦凄戚,我情痛郁紆。
山林競(jìng)蛇虺,道路喧豺□。
荒林落日陰,羞見反哺烏。
烏鳥有如此,吾生當(dāng)何如?
注釋參考
下民
百姓;人民。《詩·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薄妒酚洝ぱ袅袀鳌罚骸笆故车撜卟坏门c下民爭(zhēng)利,受大者不得取小?!?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坐制禮法,束縛下民。” 宋 陳亮 《勉強(qiáng)行道大有功》:“天祐下民而作之君,豈使之自縱其欲哉!”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們有的是榆葉和海苔?!?/p>
還淳
回復(fù)到原來的淳樸狀態(tài)?!赌淆R書·明帝紀(jì)》:“永覽玄風(fēng),兢言集愧,思所以還淳改俗,反古移民?!?唐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廟堂知至理,風(fēng)俗盡還淳?!?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張羅峰》:“今乃人人侈用,一變至此,誠不可不反正還淳?!?/p>
囂虛
亦作“嚻虛”。1.虛假。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那廝本意囂虛,將足下虧圖,有口難言,氣夯破胸脯?!?元 楊暹 《西游記》第一本第一出:“喒兩口都不會(huì)説囂虛?!?元 宮天挺 《七里灘》第二折:“玉帶上掛金魚,都是囂虛?!?/p>
(2).指喧囂的塵世。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鐘山解講》詩:“方知蕙帶人,嚻虛成易屏?!?/p>
王冕名句,自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