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并進(jìn)
出自兩漢 班固《漢書·傳·東方朔傳》:
摘自《漢書·傳·東方朔傳》
解釋:忠心正直的輔政大臣紛紛瓦解,而奸邪諂媚的小人卻一齊得到重用
原文摘要:
中人已上可以語上也?!壬囇?,寡人將聽焉?!毕壬鷮υ唬骸拔粽哧P(guān)龍逢深諫于桀,而王子比干直言于紂,此二臣者,皆極慮盡忠,閔王澤不下流,而萬民騷動,故直言其失,切諫其邪者,將以為君之榮,除主之禍也。今則不然,反以為誹謗君之行,無人臣之禮,果紛然傷于身,蒙不辜之名,戮及先人,為天下笑,故曰談何容易!是以輔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并進(jìn),遂及蜚廉、惡來革等,二人皆詐偽,巧言利口以進(jìn)其身,陰奉雕瑑刻鏤之好以納其心。務(wù)快耳目之欲,以茍容為度。遂往不戒,身沒被戮,宗廟崩弛,國家為虛,放戮圣賢,親近讒夫。《詩》不云乎?‘讒人罔極,交亂四國’,此之謂也。故卑身賤體,說色微辭,愉愉呴呴,終無益于主上之治,則志士仁人不忍為也。將儼然作矜嚴(yán)之色
注釋參考
輔弼
亦作“ 輔拂 ”。1.輔佐;輔助。《國語·吳語》:“昔吾先王,世有輔弼之臣,以能遂疑計惡,以不陷於大難?!薄盾髯印こ嫉馈罚骸肮收x之臣設(shè),則朝廷不頗;諫爭輔拂之人信,則君過不遠(yuǎn)?!?唐 吳兢 《貞觀政要·求諫》:“ 太宗 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須忠良輔弼,乃得身安國寧?!?元 關(guān)漢卿 《五侯宴》第三折:“學(xué)成三略和六韜,忘生捨死建功勞。赤心輔弼為良將,盡忠竭力?;食!?章炳麟 《秦政記》:“ 武帝 以降,國之輔拂,不任二府,而外戚竊其柄?!?/p>
(2).輔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呂氏春秋·自知》:“故天子立輔弼,設(shè)師保,所以舉過也?!薄妒酚洝す懿淌兰摇罚骸叭?周武王 崩, 成王 少,天下既疑,賴同母之弟 成叔 、 冄季 之屬十人為輔拂,是以諸侯卒宗 周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自 太宗 崇奬儒學(xué),驟擢高科至輔弼者多矣。”《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莊尚志 所上的十策,朕細(xì)看,學(xué)問很淵深。這人可用為輔弼么?”
(3).今也指輔佐領(lǐng)袖的人。 郭沫若 《悼念周總理》詩:“革命前驅(qū)輔弼才,巨星隱翳五洲哀?!?/p>
(4).指輔星和弼星?!对企牌呋`》卷二五:“破軍,輔弼,保臣長生,除卻災(zāi)厄,絶去邪精?!薄对企牌呋`》卷二五:“輔弼真君,一隱一顯,至真至神,佐相北極,環(huán)遶紫晨?!?/p>
瓦解
瓦解 (wǎjiě) 比喻崩潰解體;使崩潰解體 disintegrate;collapse;crumble;break up;fall apart;fall (go) to pieces 由于民族主義的興起,殖民帝國瓦解了邪諂
亦作“ 邪讇 ”。xie{1|1}惡而諂諛。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是以輔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并進(jìn)。”《漢書·翟方進(jìn)傳》:“﹝ 涓勛 ﹞詘節(jié)失度,邪讇無常,色厲內(nèi)荏。” 顏師古 注:“讇,古諂字也?!薄逗鬂h書·陳忠傳》:“長吏惶怖譴責(zé),或邪諂自媚,發(fā)人修道,繕理亭傳,多設(shè)儲跱,徵役無度?!?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四》:“而 味道 ( 蘇味道 )輩模稜邪諂,榮寵牝朝,器識何在。”
并進(jìn)
并進(jìn) (bìngjìn) 一起提高;同時進(jìn)行(指在進(jìn)行或發(fā)展中) advance side by side 與時代并進(jìn)班固名句,漢書·傳·東方朔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