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dāng)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fēng)雨。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問答
問:《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作者是誰?
答: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是宋代的作品
問: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問: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的下一句是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dāng)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fēng)雨。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賞析
上片寫帶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見出秋色之可愛,說明古人悲愁沒有多少理由 ?!耙乖聵桥_,秋香院宇”二句對起,以工整清麗的句式描繪出迷人的夜景:在清涼幽靜的篆岡,秋月映照著樹木蔭蔽的樓臺,秋花在庭院里散發(fā)著撲鼻的幽香 。第三句“ 笑吟吟地人來去 ”,轉(zhuǎn)寫景中之人,十分渾然一體。這七字除了一個名詞“人”之外,全用動詞與副詞,襯以一個結(jié)構(gòu)助詞“地 ”,使得人物動態(tài)活靈活現(xiàn),歡樂之狀躍然紙上。秋景是如此令詞人和他的賓客們賞心悅目,他不禁要想,為什么自古以來總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當(dāng)年宋玉大發(fā)悲秋之情,究竟為的什么?
上片末二句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dāng)年宋玉悲如許”,用設(shè)問的方式否定了一般文人見秋即悲的孱弱之情。宋玉的名作《九辯》中頗多悲秋的句子,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等等。辛棄疾這兩句,對此加以否定。應(yīng)該說 ,當(dāng)年宋玉之悲秋,是有一定緣由的,辛棄疾這里不過是聊將宋玉代指歷來悲秋的文人,以助自己抒情的筆勢,這是對古事的活用。由這兩句的語意看來,悲秋似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有敞開胸懷,縱情吟賞秋色才是通達(dá)的啰!每個讀者初讀到此,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而順著作者這個表面的語調(diào)和邏輯繼續(xù)閱讀下去,思考下去。
其實,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讀了詞的下片我們才知辛棄疾最終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過,他之所謂悲“秋 ”,已不同于傳統(tǒng)文人的純粹感嘆時序之變遷與個人身世之沒落 ,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
上片那些欲擒故縱的抒寫,乃是一種高明的蓄勢反跌之去。換頭三句“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仍故意延伸上片否定悲秋的意脈,把秋天寫得更使人留戀。你看 :秋夜不但有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賞心悅目的好事,可以隨意小酌,可以隨便地欣賞歌舞,還有什么值得悲傷的事呢?就這樣,在上片“是誰秋到便凄涼”一個問句之后,作者又在下片著力地加上了一個意思更明顯的反問,把自己本欲肯定的東西故意推到了否定的邊緣。末二句突然作了一個筆力千鈞的反跌 :“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jié)近多風(fēng)雨 ?!边@一反跌 ,跌出了本詞悲秋的主題思想,把上面大部分篇幅所極力渲染的“ 不必悲 ”、“有甚悲”等意思全盤推翻了。到此人們方知,一代豪杰辛棄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陽節(jié)快來了,那凄冷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將會破壞人們的幸福和安寧。
“重陽節(jié)近多風(fēng)雨”一句,化用北宋詩人潘大臨詠重陽的名句“滿城風(fēng)雨近重陽 ”,這正是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的“ 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辛棄疾之所謂“風(fēng)雨”,一語雙關(guān) ,既指自然氣候,也暗喻政治形勢之險惡。稼軒作此詞時,國勢極弱,國運(yùn)日衰 ,而向來北兵也習(xí)慣于在秋高馬肥時對南朝用兵,遠(yuǎn)的不說,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率三十二路軍攻宋之役,就是在九月份發(fā)動的。稼軒《水調(diào)歌頭 》(落日塞塵起)一闋就有“胡騎獵清秋”的警句。鑒于歷史的教訓(xùn),閑居帶湖的辛棄疾在密切注視政壇情況變化時,不會不想到邊塞的情況。此詞實際上表達(dá)了作者對當(dāng)時政局的憂慮之情。這首詞通過時節(jié)變化的描寫來反映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沉感慨,氣度從容;欲擒欲縱,文法曲折多變 ;巧妙采用前人詩句,辭意含蓄。通過比興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 隱幾菴詩分得藩符近海濱,溪山清處養(yǎng)天真。幅巾隱幾春菴靜,直是義皇已上人。
- 古意三首金鋪銀屈膝,動處有人挨。棋盤作十字,中心為子來。
- 失調(diào)名雙鳳釵頭,爭帶御書符。
- 次韻趙主簿雪詩十韻二首歷亂空中花,蹁躚水中影。屑屑復(fù)騷騷,涼涼何滓滓。風(fēng)急陣形圓,云深兵勢回。檐鵲換緇衣,皋禽失丹頂。歷驚薦箭射,魚畏冰叉挺。出印東郭跟,歸遮少陵脛。坐對孫康書,眠思子酞艇。夜氣忽崢嶸,冰天夢馳騁。齊珠擬夸梁,卞玉思獻(xiàn)郢。庛冰月千間,遺寒麑萬領(lǐng)。
- 次韻閻甥伯溫池上八首池深不可臨,際水作石磴。塵埃攪百里,得此亦差勝。晨朝看雨坐,蛙喜律呂應(yīng)。有兒不鼓篋,共此疏懶興。
- 漁童丫角長身者,依然發(fā)懶梳。只將星子餌,釣得尺來魚。險阻行來慣,風(fēng)波舞自如。曾因潮岸塌,收得古人書。
- 是日至下馬磧憩于北山僧舍有閣曰懷賢南直斜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觀五丈原,郁屈如長蛇。有懷諸葛公,萬騎出漢巴。吏士寂如水,蕭蕭聞馬楇。公才與曹丕,豈止十倍加。顧瞻三輔間,勢若風(fēng)卷沙。一朝長星墜,竟使蜀婦髽。山僧豈知此,一室老煙霞。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蛠砜盏豕?,清淚落悲笳。
-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江從西南來,浩浩無旦夕。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千年不壅潰,萬姓無墊溺。不爾民為魚,大哉禹之績。導(dǎo)岷既艱遠(yuǎn),距海無咫尺。胡為不訖功,余水斯委積?洞庭與青草,大小兩相敵?;旌先f丈深,淼茫千里白。每歲秋夏時,浩大吞七澤。水族窟穴多,農(nóng)人土地窄。我今尚嗟嘆,禹豈不愛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觀遺跡。疑此苗人頑,恃險不終役。帝亦無奈何,留患與今昔。水流天地內(nèi),如身有血脈。滯則為疽疣,治之在針石。安得禹復(fù)生,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劍,重來親指畫。疏流似剪紙,決壅同裂帛。滲作膏腴田,踏平魚鱉宅。龍宮變閭里,水府生禾麥。坐添百萬戶,書我司徒籍。
-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鳳樓門下宣赦相公稱賀二首天垂臺耀掃欃槍,壽獻(xiàn)香山祝圣明。丹鳳樓前歌九奏,金雞竿下鼓千聲。衣冠南面薰風(fēng)動,文字東方喜氣生。從此登封資廟略,兩河連海一時清。臨軒啟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劇水流。瑞色含春當(dāng)正殿,香煙捧日在高樓。三朝氣蚤迎恩澤,萬歲聲長繞冕旒。請問漢家功第一,麒麟閣上識酂侯。
- 熊主簿示梅花十絕詩至梅花已過因觀海棠輒次梅太酸寒蘭太清,海棠方可入丹青。趙昌骨朽徐熙死,誰寫春風(fēng)上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