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縱目遠(yuǎn)眺,只見見江流蜿蜒,遠(yuǎn)山逶迤,近處古老的三閭祠,卻蕭條冷落,背城而立。
不要埋怨當(dāng)時無人了解你忠心耿耿,歷史上沒有庸俗小人不忌賢妒才。
驅(qū)逐流放哪里能消除亡國之恨,直至今日逢年過節(jié)也總是激起楚人的悲哀!
蕙蘭白芷年年綠遍湘江沅江兩岸,料你英靈定會眷懷故地常來常往。
注釋
三閭(lǘ)祠:位于湖南汨羅,為紀(jì)念屈原而建。屈原曾官三閭大夫,故名。
極目:縱目遠(yuǎn)眺,盡目力所及王粲《登樓賦》:“平原遠(yuǎn)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br />漠漠:這里形容荒涼寂寞。
放逐:屈原曾經(jīng)被流放。
亡國恨:楚國滅亡在屈原逝世以后,但在屈原生前,楚國郢(yǐng)都就已經(jīng)被秦兵攻破,屈原作有《哀郢》。
“歲時”句:歲時:一年中的節(jié)令。
楚人:即居住在楚地的人。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楚人為了紀(jì)念屈原,每年端午節(jié)都要舉行龍舟競渡之類的活動,一直相沿至今。
湘蘭沅(yuán)芷:“湘”、“沅”均為水名,今湖南境內(nèi)的兩條江流?!疤m”、“芷”均為芳草名,屈原常用以比喻正人君子及自比?!冻o·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br />吟魂:詩人的靈魂。這里指屈原。
三閭祠問答
問:《三閭祠》的作者是誰?
答:三閭祠的作者是查慎行
問:三閭祠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三閭祠是清代的作品
問:平遠(yuǎn)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平遠(yuǎn)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出自 清代查慎行的《三閭祠》
問:平遠(yuǎn)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平遠(yuǎn)江山極目回,古祠漠漠背城開 的下一句是 莫嫌舉世無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問:出自查慎行的名句有哪些?
答:查慎行名句大全
三閭祠賞析
這首詩表達(dá)了詩人“知己難求”與“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
詩人在憑吊屈原時,正處于滿懷壯志而前程莫測之際,屈原舉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讒言中傷,敢逐沅、湘。行吟澤畔。不能為國盡力,眼睜睜看著楚國為虎狼之秦所滅,最終投江自盡的遭遇和命運引起了他強(qiáng)烈的共鳴。
最后二句作者觸景生情,產(chǎn)生奇妙的聯(lián)想。(或者虛實相生,超越時空的交流)
楚地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復(fù)一年,綠遍三湘人地,那不正是屈原辭賦中常見的賢人君子的象征嗎?崩原的不滅的靈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間徘徊往來。想象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同樣的遭遇,同樣的情懷,使得詩人能夠?qū)崿F(xiàn)不同時空的交流對話,一種志士才人被壓抑的苦悶得到宣泄,同時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
詩人先寫故楚之地平曠遼闊,江流蜿蜒,遠(yuǎn)山逶迤,再由遠(yuǎn)及近,古老的三閭祠背城而立,借外景之闊大,反襯祠堂的孤小冷凄,為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尾句中的“吟魂”在詩中指的是屈原(想象中的屈原)。該詩表達(dá)了詩人復(fù)雜的感情,既有對屈原偉大愛國精神的崇敬之情,也有對時局的憤慨之意,還有對屈原悲劇的凄婉之慨。
- 白馬渡國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歸??澙@一萬里,人物太半非。昔時渡盟津,賓從爭扶持。北辰渡白馬,陰噎日無輝。一酎祈利涉,馮夷莫予違。驚秋感葉脫,況乃思鱸肥。父老行歡息,風(fēng)雨仍霏微。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遙望一惆悵,何當(dāng)拜天威。
- 水龍吟(自遣)煞曾著意斟量過,天下事、無窮盡。貪榮貪富,朝思夕計,空勞方寸。躡足封王,功名蓋世,誰如韓信。更堆金積玉,石崇豪侈,當(dāng)時望、傾西晉。長樂宮中一嘆,又何須累累懸印。墜樓效死,輕車東市,頭膏血刃。尤物虛名,於身何補(bǔ),一齊休問。遇當(dāng)歌臨酒,舒眉展眼,且隨緣分。
- 相和歌辭采桑楊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秦家采桑女,樓上不勝春。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綠。紅臉耀明珠,絳唇含白玉。回首渭橋東,遙憐樹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fēng)。攜籠長嘆息,逶迤戀春色??椿ㄈ粲星椋袠湟蔁o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頭。相逢不相識,歸去夢青樓。
- 菩薩蠻(夜景)梨花不礙東城月。月明照見空蘭雪。雪底夜香微。褰簾拜月歸。錦衾幽夢短。明日南堂宴。宴罷小樓臺。春風(fēng)來不來。
-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閣俗阜登臺樂,農(nóng)祥擊壤謠。何人知帝力,爾極聽垂髫。
- 水龍吟標(biāo)簽:思鄉(xiāng)夜來風(fēng)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愁多愁極,等閑孤負(fù),一年芳意。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對人容易。算好春長在,好花長見,元只是、人憔悴?;厥壮啬吓f事。恨星星、不堪重記。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來風(fēng)味。待繁紅亂處,留云借月,也須拼醉。
- 瑞鷓鴣黃麥秀變隨秋。內(nèi)燒身日日憂。被兒孫長與便,遭妻女每添愁。中戚戚多般屬。內(nèi)孜孜少得休。棄金花如覺悟,今專勸早回頭。
- 堤上行二首標(biāo)簽:生活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yīng)歌?!短胰~》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 送內(nèi)弟汪耐翁隨侍因赴臨川推官之子長才盍要津,未知此別幾經(jīng)春。且為湓浦過庭子,徑作臨川入幕賓。生長外家身已死,周旋中表意尤親。從今家問須情實,莫事虛文學(xué)外人。
- 雨夕焚香芭蕉葉上雨催涼,蟋蟀聲中夜?jié)u長。燔十二經(jīng)真太漫,與君共此一爐香。
- 一時感慨無難事,老叔今逾四十年——— 錢時樵侄誓酒一絕喜之
- 濁醪誰與酌,短褐應(yīng)自擁——— 韓維雪招招象之
- 從來心似鐵,端不受差排——— 釋咸杰偈公六十五首
-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fēng)換柳條———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 莫嫌馮唐老,終勝賈誼哭——— 蘇軾袁公濟(jì)和劉景文登介亭詩復(fù)次韻答之
-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獨——— 魏了翁洪士龍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記見問
- 是碧霄有路,要歸歸又無計——— 彭耜十二時/憶少年
- 淮陰少年輩,千里遠(yuǎn)相尋——— 王維送從弟蕃游淮南
- 化樓侵曉出,雪路向春開——— 張籍送僧游五臺兼謁李司空(作送顥法師往太原兼謁李司空)
- 高臺無晝夜,歌舞竟未足。——— 劉商銅雀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