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你們走遠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歸期接近,反而難、以忍耐。
兒女們已站在眼前,你們的容貌我已認不出來。
歡喜到了極點,不知說什么好。收淚一笑,包含著多少悲哀。
明知這不是在夢中,可我的心仍在搖擺不踏實。
注釋
①外家:外公家。
②去遠:離去很遠。神宗元豐七年(1084),陳師道因家貧而將妻子兒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岳丈處寄養(yǎng)。
③歸近:歸期臨近。不可忍:難以忍耐,形容與子女見面的急切心情。
④略:全,都。?。▁ing):識,記得。
⑤哂(shěn):微笑。
⑥了知:確實知道。
⑦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穩(wěn):心里不踏實。
示三子問答
問:《示三子》的作者是誰?
答:示三子的作者是陳師道
問:示三子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示三子是宋代的作品
問:時三子已歸自外家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時三子已歸自外家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出自 宋代陳師道的《示三子》
問:時三子已歸自外家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時三子已歸自外家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的下一句是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問:出自陳師道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師道名句大全
示三子賞析
1084年(元豐七年),陳師道的岳父郭概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因為師道家貧,妻子與三個兒子及一個女兒只得隨郭概西行,而陳師道因母親年老不得同去,于是忍受了與妻子兒女離別的悲痛。將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元祐二年),陳師道因蘇軾、孫覺等人之薦,充任徐州州學(xué)教授,才將妻兒接回到徐州。紀錄這一場生離死別,他寫下了不少情意誠篤、感人至深的佳作,如《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內(nèi)》、《別三子》、《寄外舅郭大夫》等,這首《示三子》即是作于妻兒們剛回來之時,也是非常杰出的一首,這首詩描述的主要是詩人思親、見親的全程心靈感受,言語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說妻兒們?nèi)ミh了,相見無期,也就不那么惦記了;而當歸期將近,會面有望,則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叭ミh”句固然是記錄了詩人的實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的失望和悲傷,詩人決非真的忘情于妻兒,而是陷于一種極度的絕望之中?!皻w近”一句正說明了他對親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兒女”二句寫初見面的情形。因離別四年,兒女面目已不可辨認。陳師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說:“何者最可憐,兒生未知父?!笨梢妱e時兒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說法,表明了離別時間的長久,并寓有親生骨肉幾成陌路的感喟。
“喜極”二句是見面之后復(fù)雜心情的表現(xiàn)。久別重逢,驚喜之余,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是相顧無言,淚灑千行,然后破涕為笑,慶幸終于見面。此十字中,將久別相逢的感情寫得淋漓盡致,詩人抓住了悲喜苦樂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間的變幻,將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出來。
“了知”二句更深一層作結(jié),說雖然明知不是在夢中相見,但猶恐眼前的會面只是夢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這種心理的描繪,寫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與親人分離的四年中,詩人多少次夢見親人,然而卻是一場空歡喜,反增添了無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為失望太多,幻滅太多,所以當真的會面時,反而產(chǎn)生了懷疑,唯恐仍是夢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現(xiàn)了出來。這兩句源于杜甫《羌村》組詩中寫回家初見親人的驚喜和疑慮:“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币庵^久別重逢,如相見于夢中,后來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中“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即用杜甫詩意;而陳師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詩的句子,與晏幾道《鷓鴣天》中所說的“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意境略同,可見陳師道取前人詩意能點化出新意。
此詩通篇造語質(zhì)樸渾厚,無矯飾造作之氣,讀來惻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詩人感情的真摯,語語皆從肺腑中流出,所謂至情無文,即是藝術(shù)上一種極高的境界。此類渾樸的作品得力于陳師道向古樂府和杜甫詩的學(xué)習(xí),然而他并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調(diào)立意上倩鑒前人,故張表臣在《珊瑚鉤詩話》中引陳師道的話說:“今人愛杜甫詩,一句之內(nèi),至竊取數(shù)字以仿像之,非善學(xué)者。學(xué)詩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現(xiàn)。陳師道論詩標舉“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后山詩話》),即是他形成這種創(chuàng)作風(fēng)貌的理論基礎(chǔ)。但此類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并不很多,故尤為珍貴。
- 西江月宿酒才醒又醉,春霄欲雨還晴。柳邊花底聽鶯聲。白發(fā)莫教臨鏡。過隙光陰易去,浮云富貴難憑。但將一笑對公卿。我是無名百姓。
- 花心動江路閑游,見梅芳姿,水邊將發(fā)。蓓蕾半開,疏影斜橫,幽艷傲欺霜雪。清癯獨秀風(fēng)臺畔,笑百卉、凍凝摧折。散芳烈。竹籬茅舍,最堪栽接。破臘傳春放徹。吐玉蕊瓊芝,等閑誰瞥。欲寄故人,驛使稀逢,空對暗香凄切。壽陽公主今何在,這姑射玉仙清絕。向誰說。黃昏小窗淡月。
- 任仲微閱世亭志士抱奇策,??嗖坏蒙?。及其利害出,倏已亡其人。今古同此恨,愚智竟誰分。哀哉老任公,英魄久已淪。惟余亭下柏,閱世盤深根。紛紛凡草木,幾變秋與春。朝菌與蟪蛄,盡死我獨存。任公不及見,見其賢子孫。請君利斯奇,仍復(fù)大其門。
- 閑居言懷老子從來不為名,放教心地到和平。庭前草色知春近,窗外梅花終夜明。紙帳夢回移月影,石溪流數(shù)失灘聲。吟邊莫問紅塵事,只住茅茨亦自清。
- 得貍奴穿魚新聘一銜蟬,人說貍花量直錢。舊日畜來多不捕,于今得此始安眼。牡丹影晨嬉成畫,薄荷香中醉欲顛。卻是能知在從息,有聲堪恨復(fù)堪憐。
- 春日郊外蔥路桃溪浩莽春,彤甍栱桷曜芳晨。衣如方士客閒劇,園號儀同勢絕倫。梓幄桂旂端解賦,橘藩筱塢孰為鄰。畦畦姜芋葵荽蓼,物物蕃滋輔主人。
- 次韻蔡元簡麒湖莊之句雞本憚犠先斷尾,燕粗能巢聊葺壘。漫郎無用卻歸來,得熟道傍真苦李。誰家買田綠當戶,何人種花紅照水。君詩讀罷已忘機,撲漉沙鷗隨處起。
- 幾復(fù)寄檳榔且答詩勸予同種復(fù)次韻寄之少來不食蟻丘漿,老去得意漆園方。監(jiān)中已失兒時面,忍能乞與兵作郎。
- 水調(diào)歌頭(賦松菊堂)淵明最愛菊,三徑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載風(fēng)味此山中。手把離騷讀遍,自掃落英餐罷,杖屨曉霜濃。皎皎太獨立,更插萬芙蓉。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嵸。素琴濁酒喚客,端有古人風(fēng)。卻怪青山能巧,政爾橫看成嶺,轉(zhuǎn)面已成峰。詩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 喜涼亭小亭新筑藕花邊,為愛陂塘五月天。最好一番風(fēng)雨過,瓊珠無數(shù)落清泉。
- 曉途微雨壓征塵,午店清泉帶修竹——— 陸游十一月上七日蔬飯騾嶺小店
- 早畫船飛楫,疊鼓鳴撾——— 劉一止望海潮
- 亦復(fù)委曲致避就,聊徇世俗拘陰陽——— 岳珂六月二日乙丑濫溪大雷雨
- 舉世沈迷大道,傍門小法求丹——— 夏元鼎西江月(十之四)
- 相予祀事,福嘏日落——— 學(xué)士院寧宗郊祀二十九首
- 當時游息地,危亭冠州宅——— 李庚題尤使君郡圃十二詩參云亭
- 即今相望幾千里,何日蟬聯(lián)語忘倦——— 陸游寄酬楊齊伯少卿
- 焚香下簾百念靜,雖未得道道不殊——— 鄭剛中道者寮成人為書額擬成一詩
- 何處樹能言,幾鄉(xiāng)珠是泣——— 陳陶番禺道中作
- 雖經(jīng)小兒手,不稱老夫頭——— 王建答寄芙蓉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