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原野上火光沖天 ,火勢盛大,野雉被獵火驅(qū)出草木叢,一見獵鷹,又嚇得急忙躲藏起來。
將軍想當(dāng)眾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騎馬盤旋不進,拉滿勁弓,卻并不輕易發(fā)箭。
野雉受驚而飛,蓄滿待發(fā)的弓箭也同時射出,野雉應(yīng)聲而中。
那只受傷的野雉帶著箭沖著人高高地飛起,一番掙扎之后,終于精疲力盡,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鏃隨著傾斜而下。
將軍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著五色羽毛野雉掛在馬前,隨行軍吏都來向他祝賀。
注釋
火:獵火。
鷹:獵鷹。出復(fù)沒:一本作“伏欲沒”。
盤馬:騎馬盤旋不進。
“地形”二句:描繪狩獵的過程,用曹植《七啟》“人稠網(wǎng)密,地逼勢脅”句意。
翎:箭羽。鏃(zú):箭頭。
五色:雉的羽毛。
雉帶箭問答
問:《雉帶箭》的作者是誰?
答:雉帶箭的作者是韓愈
問:雉帶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雉帶箭是唐代的作品
問:雉帶箭是什么體裁?
答:七古
問: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fù)沒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fù)沒 出自 唐代韓愈的《雉帶箭》
問: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fù)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fù)沒 的下一句是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問:出自韓愈的名句有哪些?
答:韓愈名句大全
雉帶箭賞析
此詩雖僅寥寥十句,但寫得波瀾起伏,神采飛動。此詩不僅以最經(jīng)濟的手法分合交錯地描寫了射者、射技、觀射者和被射物,而且暗示了詩人的“詩法”,即査晚晴所謂“以留取勢,以快取勝”。宋代蘇軾非常喜愛這詩,親自用大字書寫,以為妙絕。評論韓詩的人,多以這首詩作為韓詩的范例之一。
首句寫獵場的情境:原野上獵火熊熊燃燒,四周圍靜悄悄的。一個“靜”字,傳出畫面之神,烘托獵前肅穆的氣氛,由此可以想見從獵人員屏氣靜息,全神貫注地佇伺獵物的情態(tài)。這是獵射前的靜態(tài),與下文獵射時和獵射后的動態(tài),成強烈的對照。次句寫獵射的對象雉雞,筆墨簡捷精煉,銜接自然緊密。野雉被獵火驅(qū)出草木叢,一見獵鷹,嚇得急忙又躲藏起來?!俺鰪?fù)沒”三字形容逼肖,活現(xiàn)出野雉驚惶逃竄的窘態(tài),與下邊“惜不發(fā)”呼應(yīng)。閣本李謝校改作“伏欲沒”,就索然無味了。兩句是獵射前的情景。
三、四句轉(zhuǎn)入獵射,寫將軍的心理活動和獵射時的風(fēng)度、神采。將軍出獵自然不是單純?yōu)榱艘捜∫拔?,而是要顯示自己的神功巧技。所以,他騎馬盤旋不進,拉滿強勁的弓,又舍不得輕易發(fā)箭。近人程學(xué)恂《韓詩臆說》評道:“二句寫射之妙處,全在未射時,是能于空際得神。”所謂空際得神,就是不在實處作窮形極相之語。詩人不寫將軍如何勇猛敢決,也不寫他如何縱橫馳驟,呼鷹嗾犬,白羽交飛,圍場中慣見的情景全部略去不提,而只選取了“盤馬彎弓”這一特定的鏡頭,以突出將軍矜持、自信、躊躇滿志的神態(tài)。這里的巧,不僅指射技的精巧,更主要的是寫人的智謀,寫將軍運籌的巧妙。這位將軍不專恃武功取勝,他盤馬彎弓,審情度勢,選擇著最能表現(xiàn)自己精湛射技的時機。他要像漢朝飛將軍李廣那樣,“度不中不發(fā),發(fā)必應(yīng)弦而倒”,要一舉使眾人折服。一位有血有肉、有著鮮明性格特征的將軍形象,便顯現(xiàn)出來。兩句筆勢頓挫,用意精深。
接著兩句寫“巧”。野雉隱沒之處,地勢漸漸狹窄,野雉處于“人稠網(wǎng)密,地迫勢脅”(曹植《七啟》)的窘境,要繼續(xù)竄伏已不可能;觀獵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饒有興味地觀賞將軍獵射。這是將軍一顯身手的時機。正當(dāng)野雉受驚乍飛的一剎那,將軍從容地引滿弓,“嗖”的一聲,強有力的箭,迅猛而準(zhǔn)確地命中雉雞?!帮趔@弓滿箭加”,一“驚”一“滿”一“勁”一“加”,緊湊簡練,干脆有力,“巧”字之意于此全出。
詩寫到這里,似乎意已盡了。然而詩中忽起波瀾,那只受傷的野雉帶箭“沖人決起百余尺”,向著人猛地沖起百多尺高,可見這是只勇猛的雉雞。側(cè)寫一筆,更顯出將軍的絕妙射技?!凹t翎白鏃隨傾斜”,野雉強作掙扎之后,終于筋疲力盡,帶箭悠悠而墮,染血的翎毛和雪亮的箭鏃也隨之傾斜落下。這正是非親歷其境者不能道。詩寫到這里,才直接點題,真是一波三折,盤屈跳蕩。以寫長篇古風(fēng)的筆法來寫小詩,更覺豐神超邁,情趣橫生。
末兩句在熱烈的氣氛中關(guān)合全詩。先以“仰笑”二字,極為傳神地突現(xiàn)將軍個人的性格特征,一位地方主帥驕矜得意的神氣躍然紙上,接著以“軍吏賀”照應(yīng)前面“伏人”,寫出圍觀的軍吏敬服將軍絕妙的射技,為他的成功慶賀。末句接寫“雉帶箭”——一只五彩繽紛的野雉,毛羽散亂地墮向?qū)④姷鸟R前。詩戛然而止,然余響不絕,韻味無窮。
- 用前韻呈史繡使吁嗟膚使襟期厚,來雇陳人老鬢班。席地樽開樵舍畔,停云興在玉柯間。不知天上皇華貴,也共山中半日閒。好向金門領(lǐng)名勝,獨留一叟弄潺湲。
- 清平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蠻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梅花 其三十月霜風(fēng)寒,山木俱摧折。獨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 送羅道甫歸廬陵應(yīng)舉西風(fēng)滿路桂枝香,催整登云步月裝。群輩總皆推德行,三年稔已聽文章?,槵樧h論須披腹,瑣瑣功名只探囊。捷了早來談杰作,聳聞鳴鳳瑞朝陽。
- 復(fù)睹三鄉(xiāng)題處留贈壁古字未滅,聲長響不絕。蕙質(zhì)本如云,松心應(yīng)耐雪。耿耿離幽谷,悠悠望甌越。杞婦哭夫時,城崩無此說。
- 徐君季純常德教授廨中名一室日如舟取東坡為欲為如舟一賦詩,如舟無楫更無維。泛乎不系知何處,當(dāng)有長風(fēng)破浪時。
- 漁家傲漁家人言傲,城市未曾到。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晴日七八船,熙然在清川。但見笑相屬,不省歌何曲。忽然四散歸,遠(yuǎn)處滄洲微。或云后車載,藏去無復(fù)在。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澤中。
- 興善寺貝多樹還應(yīng)毫末長,始見拂丹霄。得子從西國,成陰見昔朝。勢隨雙剎直,寒出四墻遙。帶月啼春鳥,連空噪暝蜩。遠(yuǎn)根穿古井,高頂起涼飆。影動懸燈夜,聲繁過雨朝。靜遲松桂老,堅任雪霜凋。永共終南在,應(yīng)隨劫火燒。
- 將赴湖州留題亭菊陶菊手自種,楚蘭心有期。遙知渡江日,正是擷芳時。
- 念奴嬌·還都后還都后,諸公見追和赤壁詞,用韻者凡六人,亦復(fù)重賦。離騷痛飲,笑人生佳處,能消何物。夷甫當(dāng)年成底事,空想巖巖玉壁。五畝蒼煙,一丘寒玉,歲晚憂風(fēng)雪。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我夢卜筑蕭閑,覺來巖桂,十里幽香發(fā)。塊壘胸中冰與炭,一酌春風(fēng)都滅。勝日神交,悠然得意,遺恨無毫發(fā)。古今同致,永和徒記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