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全唐詩全唐詩:卷143_6
擊磐老人問答
問:《擊磐老人》的作者是誰?
答:擊磐老人的作者是王昌齡
問:擊磐老人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擊磐老人是唐代的作品
問:雙峰褐衣久,一磐白眉長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雙峰褐衣久,一磐白眉長 出自 唐代王昌齡的《擊磐老人》
問:雙峰褐衣久,一磐白眉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雙峰褐衣久,一磐白眉長 的下一句是 誰識野人意,徒看春草芳。
問:出自王昌齡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昌齡名句大全
- 石鐘山記《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 送李長史歸涪州涪江江上客,歲晚卻還鄉(xiāng)。暮過高唐雨,秋經(jīng)巫峽霜。急灘船失次,疊嶂樹無行。好為題新什,知君思不常。
- 和直指春日示眾直指示眾重說偈,瞿曇舍身得其半。東山和出一字無,擘破面門君自看。
- 倦游書事只影千山復萬山,兩年愁著鬢毛班。壯心未答吳鉤贈,素節(jié)聊全趙璧還。劍棧風煙通紫塞,峽天云支帶烏蠻。逢人若問渾慵答,閉目搘頤一夢間。
- 月夜書事月光流如酥,天影湛於水。饑鶴啄梅花,風吹酒波起。
- 重懷思隱之作因回使寄明叔兼呈從禮景立問訊新篁今幾長,高應出屋睛侵廊。遙憐初日弄碎影,相見午風傳細香。臥看行吟君得意,晝思宵寐我回腸。譍門為戒須高眼,有客能來儻姓王。
- 滿庭芳 贈趙先生母蓬瀛散人京兆城中,章臺街里,有個豪富楊姑。道庵創(chuàng)置,與子不塵居。燕處逍遙快樂,戴云包、酷好清虛。陰德積,憐貧愛老,設獄祭魂孤。環(huán)墻修十座,衣餐獨贍,三處安廚。壽長年,出自道力相扶。臘月下旬有二,與真人、降誕無殊。功行累,將來定是,跨鶴赴仙都。
- 韓信韓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憐。當時噲等何由伍,但有淮陰惡少年。誰道蕭曹刀筆吏,從容一語知人意。壇上平明大將旗,舉軍盡驚王不疑。捄兵半楚濰半沙,從初龍且聞信怯。鴻溝天下已橫分,談笑重來卷楚氛。但以怯名終得羽,誰為孔費兩將軍。
- 次韻寄王帥屬才華奔逸可能追,我識王郎自壯時。酒處每看鯨吸海,書成還想墨為池。窮交徒自憐東野,孰看于今敬道兒。莫斬詩筒數(shù)還往,人生何處不兒嬉。
- 衛(wèi)恒往來貼贊書既造妙,摹者惟欲取其肖。摹既逼真,題者不必托諸人。以實傳信,萬古一晉。無目睫之徇,視御府之印。
- 10余香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