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曾經(jīng)在世外見到麻姑,聽說君山古時候本無。
原是昆侖山頂一塊石,颶風(fēng)吹來落入洞庭湖。
注釋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勢奇秀,景色旖旎。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君山……湘君之所游處,故曰君山矣?!?br />于:一作“游”。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環(huán)境。《楚辭·遠(yuǎn)游》:“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甭楣茫荷裨捴邢膳?。傳說東漢桓帝 時曾應(yīng)仙人王遠(yuǎn)(字方平)召,降于蔡經(jīng)家,為一美麗女子,年可十八九歲,手纖長似鳥瓜。蔡經(jīng)見之,心中念曰:“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dāng)佳?!狈狡街?jīng)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爬背耶?”麻姑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又能擲米成珠,為種種變化之術(shù)。事見晉葛洪《神仙傳》。
“聞?wù)f”句:一作“說道君山此本無”。聞?wù)f,聽說。唐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wù)f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元:原來,原本。一作“云”。昆侖:山名,綿亙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
海風(fēng):颶風(fēng)。海,古代稱塞外湖泊亦曰“?!?。落:落到。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稱。湘、資、沅、澧四水匯流于此,在岳陽縣城陵磯入長江。
題君山問答
問:《題君山》的作者是誰?
答:題君山的作者是方干
問:題君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題君山是唐代的作品
問:題君山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曾于方外見麻姑,聞?wù)f君山自古無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曾于方外見麻姑,聞?wù)f君山自古無 出自 唐代方干的《題君山》
問:曾于方外見麻姑,聞?wù)f君山自古無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曾于方外見麻姑,聞?wù)f君山自古無 的下一句是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fēng)吹落洞庭湖。
問:出自方干的名句有哪些?
答:方干名句大全
題君山賞析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于美麗的湖光山色與動人的神話傳說,激發(fā)過許多詩人的想象,寫下許多美麗篇章,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等等,這些為人傳誦的名句,巧比妙喻,盡態(tài)極妍,異曲同工。方干這首《題君山》寫法上全屬別一路數(shù),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見麻姑”,就像訴說一個神話。詩人告訴讀者,他曾神游八極之表,奇遇仙女麻姑。這個突兀的開頭似乎有些離題,令人不知它與君山有什么關(guān)系。其實(shí)它已包含有一種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單單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據(jù)《神仙外傳》,麻姑雖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卻是三見滄海變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鮮事兒不少。
“聞?wù)f君山自古無”,這就是麻姑對詩人提到的一件新鮮事。次句與首句的起承之間,在情節(jié)上有一個跳躍,那就是詩人向麻姑打聽君山的來歷。人世之謎有很多,詩人單問這個,也值得玩味。那煙波浩渺的八百里瓊田之中,兀立著這樣一座玲瓏的君山。詩人泛舟湖面,“四顧凝無地,中流忽有山”(許棠《過君山》),這個發(fā)現(xiàn),使他驚喜不已;同時又感到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來歷,從而困惑不已。詩人大約就是帶著這個問題去方外求教的。詩中雖然無一字正面實(shí)寫君山的形色,完全從虛處落筆,閑中著色,卻傳達(dá)出了君山給人的奇異感受。“君山自古無”,這一說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鮮,又證實(shí)了人們的揣想。寫“自古無”,是為引出“何以有”。詩人不一下子說出山的來歷,似乎是故弄玄虛,這種效果猶如是古代演義里的“且聽下回分解”。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fēng)吹落洞庭湖?!辈徽f則已,一說驚人:原來君山是昆侖頂上的一塊靈石,被巨大的海風(fēng)吹落洞庭的。昆侖山,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游的地方,上有瑤池閬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岡片玉”來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傳說昆侖山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瑤池閬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詩中把“君山”設(shè)想為“昆侖山頂石”,用意正在于此?!昂oL(fēng)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詩人在《題寶林寺禪者壁》中寫道:“臺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yīng)難。”題下自注:“山名飛來峰。”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飛來峰”一類傳說的影響。
全詩運(yùn)用奇特想象,從題外落筆,神化君山來歷,間接表現(xiàn)出君山的奇美。這就是所謂“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圖《詩品》)。
- 秋懷和子野自笑酸寒老孟郊,厭看俗事聚牛毛。故鄉(xiāng)甚愛鱸魚美,冷掾何嫌馬骨高。少日宦情原淡泊,涼風(fēng)客鬢轉(zhuǎn)刁騷。荷衣槐笏徒拘束,不似芒鞋白紵袍。
- 西江月(用惠洪韻)細(xì)細(xì)風(fēng)清撼竹,遲遲日暖開花。香幃深臥醉人家。媚語嬌聲婭姹。姹婭聲嬌語媚,家人醉臥深幃。香花開暖日遲遲。竹撼清風(fēng)細(xì)細(xì)。
- 吳下同年會詩引睇龍門念久違,自題雁塔會何稀。奔馳蓮幕只甘分,只尺星臺喜有依。拱侍尊罍陪盛事,仰瞻刑政煥清暉。我公自有回天力,入佐明君看一飛。
- 和李子儀韻四首夜向茅茨宿,晨興矯首看。遠(yuǎn)山俱有雪,小店更多寒??吐冯m云惡,兒曹幸已安。不妨頻小憩,時引一杯乾。
- 清平樂淺妝勻靚。一點(diǎn)閑心性。臉上羞紅凝不定。惱亂酒愁花病。晚來淚搵殘霞。墜鬟小玉釵斜。細(xì)雨一簾春恨,東風(fēng)滿地桃花。
- 偈頌一百四十一首阿刺刺,橫該抹。天何高,地何闊。碧眼與黃頭,徒自鬧聒聒。育王恁麼道,也是將鹽止渴。
- 送竇司馬貶宜春天馬白銀鞍,親承明主歡。斗雞金宮里,射雁碧云端。堂上羅中貴,歌鐘清夜闌。何言謫南國,拂劍坐長嘆。趙璧為誰點(diǎn),隋珠枉被彈。圣朝多雨露,莫厭此行難。
- 園中秋夕季秋哉生明,風(fēng)露正凄冷。放翁澹無事,樂此清夜永。饑鷹棲不穩(wěn),勁翅起東嶺。湖邊千樹柳,何處寄幽影?人生寓宇內(nèi),俯仰一炊頃。此心無媿負(fù),簞食均五鼎。許身輩稷契,終亦輸箕潁。天風(fēng)倘可乘,采蓮登玉井。
-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知訪寒梅過野塘,久留金勒為回腸。謝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爐更換香。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維摩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 好溪山留小醉孤鴻遙下夕陽寒。秋清懷抱寬?;h根香滿菊金團(tuán)。客中邀客看。呼濁酒,共清歡。五弦隨意彈。西窗仍見好溪山。幾年誰倚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