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問答
問:《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的作者是誰?
答: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的作者是張栻
問: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是宋代的作品
問:頗聞東山盛行樂,坐想風(fēng)前酒興豪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頗聞東山盛行樂,坐想風(fēng)前酒興豪 出自 宋代張栻的《二使者游東山酒后寄詩走筆次韻》
問:頗聞東山盛行樂,坐想風(fēng)前酒興豪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頗聞東山盛行樂,坐想風(fēng)前酒興豪 的下一句是 領(lǐng)略正應(yīng)胸次別,吟哦更覺筆端高。
問:出自張栻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栻名句大全
- 送惟德上人還黿溪為愛林間寺,幽閑少是非。因拋蓽門業(yè),來著稻田衣。石蕨沖云細(xì),山蔬膩雨肥。禪居安穩(wěn)后,更莫啟柴扉。
- 登凈遠亭池冰受日未全開,旋旋波痕百皺來。野鴨被人驚得慣,作群飛去卻飛回。
- 南詢歌南詢士,標(biāo)致殊,發(fā)言落落中疏疏。瘦藤一握鐵相似,孤身萬里云不知。作者前,致一問,分明直得繩床震。失腳踏翻樓閣門,通身不掛毗盧印。佛祖言,甚熱椀,一劍當(dāng)頭百非劃。大展禪宗定古今,火里蝍蟟三只眼。
- 山居春溪革湖漱山瓢,歸臥藤陰蘚逕遙。云氣釀成巫峽雨,松聲寒似浙江潮。書生與世例迂闊,山意向人殊寂寥。卻喜庾郎貧到骨,韭畦時一摘煙苗。
- 王正自挽詩登門才幾日,祖奠亦噓欷。毀譽付公是,游談空昨非。厲階由怨府,意廣數(shù)危機。世味元如許,休嗟志愿違。
- 壽胡編校嶺根逢誕日,相對意如何。直道遭時少,清貧得壽多。仙茅丹已熟,鄰秫味方和。休說南冠事,窮通付浩歌。
- 觀南堤吏報南郊役事休,好風(fēng)吹袂到江頭。長堤飲水馬非馬,疊石護田牛戴牛。處處女筐蠶望歲,村村社鼓麥祈秋。守臣不辦康時策,只把農(nóng)夫作己憂。
- 答陳拾遺贈竹簪與君嘗此志,因物復(fù)知心。遺我龍鐘節(jié),非無玳瑁簪。幽素宜相重,雕華豈所任。為君安首飾,懷此代兼金。
- 哨遍并序今昌父之弟成父,於所居鑿池筑亭,榜以舊名。昌父為成父作詩,屬余賦詞,余為賦哨遍。莊周論於蟻棄知,於魚得計,於羊棄意,其義美矣。然上文論虱吒於豕而得焚,羊肉為蟻所慕而致殘,下文將并結(jié)二義,乃獨置豕虱不言而遽論魚,其義無所從起。又間於羊蟻兩句之間,使羊蟻之義離不相屬,何耶!其必有深意存焉,顧后人未之曉耳。或言蟻得水而死,羊得水而病,于得水而活,此最穿鑿,不成義趣。余嘗反復(fù)尋繹,終未能得。意世必有能讀此書而了其義者。他日倘見之而問焉,姑先識余疑於此詞云爾。池上主人,人適忘魚,魚適還忘水。洋洋乎,翠藻青萍里。想魚兮、無便於此。嘗試思,莊周正談兩事。一明豕虱一羊蟻。說蟻慕於膻,於蟻棄知,又說於羊棄意。甚虱焚於豕獨忘之。卻驟說於魚為得計。千古遺文,我不知言,以我非子。子固非魚,噫。魚之為計子焉知。河水深且廣,風(fēng)濤萬頃堪依。有綱罟如云,鵜鶘成陣,過而留泣計應(yīng)非。其外海茫茫,下有龍伯,饑時一啖千里。更任公五十犗為餌。使海上人人厭腥味。似鹍鵬、變化能幾。東游入海,此計直以命為嬉。古來謬算狂圖,五鼎烹死,指為平地。嗟魚欲事遠游時。請三思而行可矣。
- 挽荊南師張左司詩吾道竟如此,蒼生將奈何。名聲垂白日,身世逐滄波。宜世堂堂去,猶勝奄奄過。所嗟非一死,良愿恐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