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訓于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宋國有一個養(yǎng)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歡猴子,養(yǎng)的猴子成群,他能懂得猴子們的心意,猴子們懂得那個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猴子們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將要限制猴子們的食物,但又怕猴子們生氣不聽從自己,就先騙猴子們:“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眾多猴子一聽很生氣,都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足夠嗎?”猴子們聽后都很開心地趴下,都很高興對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釋
狙(jū)公:養(yǎng)猴子的老頭。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養(yǎng)猴老人的心思。
損:減。
口:口糧。
充:滿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會兒,不久。
匱: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馴(xùn):馴服,順從,聽從。引申為服服帖帖。
誑(kuáng):欺騙。
之:代詞,它,代指猴子們。
與:給。
若:文言文中的人稱代詞,代“你”、“你們”,文中指猴子們。
芧(xù):橡樹的果實,俗稱“橡實”。
朝:早上。
足:夠,足夠。
眾: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齊生氣起來。怒:惱怒,生氣。
伏而喜:都很高興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動物感到滿足時的動作)。
朝三暮四問答
問:《朝三暮四》的作者是誰?
答:朝三暮四的作者是佚名
問:朝三暮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朝三暮四是先秦的作品
問:朝三暮四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出自 先秦佚名的《朝三暮四》
問: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的下一句是 損其家口,充狙之欲。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 晨出昧爽睡饜足,起扶藜杖行。關山開曉色,草木度秋聲。市晚船初發(fā),奴勤地已耕。道邊多野菜,小摘助晨烹。
- 賦得池上雙丁香樹得地移根遠,交柯繞指柔。露香濃結桂,池影斗蟠虬。黛葉輕筠綠,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 定王臺長沙米換長安土,筑此崔嵬寄遠觀??妥拥桥_千載后,倚欄亦欲望長安。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一 次莫州通判劉涇韻二首北國亦知岐有夷,何嘗烽火報驚危。擁旄絕漠聞嘉語,緩帶臨邊出好詩。約我一樽迎嗣歲,待君三館已多時。從今無事唯須飲,文字聲名人自知。
- 次李綿州和丁興元韻二首梅花已是隔年香,投老何能面復光。求則得之青籸飯,歸斯受矣白云鄉(xiāng)。果柑微似溫季乳,閬柿多於處著霜。扶起東南風物夢,舉觴目送去鴻翔。
- 即日小苑試春衣,高樓倚暮暉。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飛。赤嶺久無耗,鴻門猶合圍。幾家緣錦字,含淚坐鴛機。
- 得方山人書因有所懷三度寄書渾不到,故人書到我方聞。路歧南北成如此,聚散情懷恰似君。千里倍看今夜月,兩鄉(xiāng)遙認隔江云。寒窗正自憐孤影,聽得斷鴻聲念君。
- 恭謝慶成詩十闋大官宣勸禮優(yōu)寬,中殿刀嬪各盡歡。和氣滿城天色好,不妨直際晚回鑾。
- 出塞瘦馬羸童行背秦,暮鴉撩亂入殘云。北風吹起寒營角,直至榆關人盡聞。
- 導引虞觴奉主,仙馭返皇宮。禮典極欽崇。云旗前導開清廟,龍管咽薰風。巍巍堯父告神功。追慕孝誠通。千秋萬歲中興統(tǒng),宗祀與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