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雖悲鳴寄恨而無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可是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行蹤飄忽不定,家園難返,故鄉(xiāng)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舉家清苦。
注釋
以:因。薄宦:指官職卑微。高難飽:古人認為蟬棲于高處,餐風飲露,故說“高難飽”。
恨費聲:因恨而連聲悲鳴。費,徒然。
五更(gēng):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疏欲斷:指蟬聲稀疏,接近斷絕。
碧:綠。
薄宦:官職卑微。梗猶泛: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土偶人對桃梗說:“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焙笠怨7罕扔髌床欢?,孤苦無依。梗,指樹木的枝條。梗猶泛:這里是自傷淪落意,意指自己象大水中四處漂流的木偶。。
故園:對往日家園的稱呼,故鄉(xiāng)。
蕪已平:荒草已經(jīng)平齊沒脛,覆蓋田地。蕪,荒草。平,指雜草長得齊平 。
君:指蟬。警:提醒。
亦:也。舉家清:全家清貧。舉,全。清,清貧,清高。
蟬問答
問:《蟬》的作者是誰?
答:蟬的作者是李商隱
問:蟬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蟬是唐代的作品
問:蟬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出自 唐代李商隱的《蟬》
問: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的下一句是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問:出自李商隱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商隱名句大全
蟬賞析
這是一首哲理詩,借物喻人,詩中的蟬,實是作者自己。以蟬來比喻高潔,抒發(fā)了位卑寄人籬下的感嘆。
古人有云:“昔詩人篇什,為情而造文?!边@首詠蟬詩,就是抓住蟬的特點,結合作者的情思,“為情而造文”的。詩中的蟬,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案摺敝赶s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是白費,是徒勞,因為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這是說,作者由于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會不會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了呢?比方蟬,本來沒有什么“難飽”和“恨”,作者這樣說,不是不真實了嗎?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接著,從“恨費聲”里引出“五更疏欲斷”,用“一樹碧無情”來作襯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達到了抒情的頂點。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jīng)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并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里接觸到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于衷。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笆栌麛唷凹仁菍懴s,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接下去來一個轉(zhuǎn)折,拋開詠蟬,轉(zhuǎn)到自己身上。這一轉(zhuǎn)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nèi)容。要是局限在詠蟬上面,有的話就不好說了?!氨』鹿*q泛,故園蕪已平?!弊髡咴诟鞯禺斈涣牛莻€小官,所以稱薄宦。經(jīng)常在各地流轉(zhuǎn),好象大水中的木偶到處漂流。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xiāng)?!疤飯@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xiāng)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jīng)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lián)系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lián)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jīng)過這一轉(zhuǎn)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末聯(lián)“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熬迸c“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錢鍾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饑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油然自綠是對“碧”字的很好說明)。樹無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蟬鳴非為‘我’發(fā),‘我’卻謂其‘相警’,是蟬于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錢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系,對我們更有啟發(fā)。
詠物詩,貴在“體物為妙,功在密附”。這首詠蟬詩,“傳神空際,超超玄著”,被朱彝尊譽為“詠物最上乘”。(周振甫)
- 和人乞朱櫻十首那須得得列杯盤,不念貧兒逐彈丸。齒頰猶能識珍味,乞渠細咀辨甘酸。
- 春陰春風浩蕩作春陰,弱燕歸來不自禁。白塔昏昏才半露,青山淡淡欲平沉。裘茸細雨初驚濕,屐齒新泥忽已深。直怕樓高生客恨,不因病起倦登臨。
- 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志王爵無細大,得請即為恩。君求戶曹掾,貴以祿奉親。聞君得所請,感我欲沾巾。今人重軒冕,所重華與紛。矜夸仕臺閣,奔走無朝昏。君衣不盈篋,君食不滿囷。君言養(yǎng)既薄,何以榮我門。披誠再三請,天子憐儉貧。詞曹直文苑,捧詔榮且忻。歸來高堂上,兄弟羅酒尊。各稱千萬壽,共飲三四巡。我實知君者,千里能具陳。感君求祿意,求祿殊眾人。上以奉顏色,馀以及親賓。棄名不棄實,謀養(yǎng)不謀身??蓱z白華士,永愿凌青云。
- 山溪謠山溪流虢虢,山田半砂礫。羸牛領破耕不息,午饑眼花在牛脊。我饑田舍無糟糠,但愿天常雨粟盈官倉。官租吏征有故常,官糴吏橫如虎狼。君不見先年春旱牛遇疫,妻兒挽犁代牛力。又不見前年龠米抵金璧,僵尸橫草烏不食。吏奸積久為農(nóng)患,吏愛谷貴農(nóng)愛賤。使君道上聞農(nóng)嘆,下車蠲糴不待旦。令行去奸如疾風,心寧負官不負農(nóng)。溪流帖帖船上下,左司文成高紙價。
- 病中郭尉見訪偶成三日寒兼熱,知是多聞力未全。卻問藥王求妙劑,慚非摩詰已虛圓。勞公強說修行漸,顧我方為病垢纏。應是床頭有新酒,欲邀佳客故留連。
- 李誠之待制挽詞二首脫遺章句事經(jīng)綸,滿腹龍蛇自屈伸。南駕威聲傳絕域,西征舊恨失奸臣??樟糁G疏驚頹靡,終托詩詞話苦辛。直氣如云未應盡,一雙嗣子亦騏驎。濟南風物在西湖,湖上逢公初下車。談笑樽前伏齊虜,旌旗門外聽除書。一封未奏先焚草,三黜歸來便種蔬。淚落西堂歌灑地,杉松空見歲寒余。
- 鵲橋仙(次韻元春兄)兄年八十,弟今年幾,亦是七旬有九。人生取數(shù)已為多,更休問、前程無有。家貧是苦,算來又好,見得平生操守。杯茶盞水也風流,莫負了、桂時菊候。
- 今夕今夕定何夕,對此山蒼然。偷生經(jīng)五載,幽意獨已堅。微陰拱眾木,靜夜聞孤泉。唯應寂寞事,可以送余年。
- 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詞二首九月秋風急,三川苦霧迷。卜邙新隧啟,度鞏短簫齊。寶劍知終合,靈蟾已隕西。松門來會葬,車馬幾千蹄。
- 和石昌言學士官舍十題甘菊世言此解制頹齡,便當園蔬春競種。到秋猶得泛其英,爛醉莫辭官有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