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唐詩三百首,孟浩然詩集校注,全唐詩卷160_18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問答
問:《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的作者是誰?
答: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的作者是孟浩然
問: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是唐代的作品
問: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是什么體裁?
答:五律
問: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出自 唐代孟浩然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問: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的下一句是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問:出自孟浩然的名句有哪些?
答:孟浩然名句大全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賞析
【簡析】:
寫宿桐廬江的夜間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懷,將憶舊與鄉(xiāng)思寄給朋友。
這首詩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jīng)桐廬縣一帶的別稱。“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笔拙鋵懭漳骸⑸缴?、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huán)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于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次句滄江夜流,本來已給舟宿之人一種不平靜的感受,再加上一個“急”字,這種不平靜的感情,便簡直要激蕩起來了,它似乎無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樣急于尋找它的歸宿。接下去“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語勢趨向自然平緩了。但風不是徐吹輕拂,而是吹得木葉發(fā)出鳴聲,其急也應該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說也還是一種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詩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觸動得厲害了。如果將后兩句和前兩句聯(lián)系起來,則可以進一步想象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于聽覺的,月涌江流不僅作用于視覺,同時還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動蕩不定之感。這就構(gòu)成了一個深遠清峭的意境,而一種孤獨感和情緒的動蕩不寧,都蘊含其中了。
詩人何以在宿桐廬江時有這樣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苯ǖ庐敃r為桐廬鄰縣,這里即指桐廬江流境。維揚,揚州的古稱。按照詩人的訴說,一方面是因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鄉(xiāng),“雖信美而非吾士”,有獨客異鄉(xiāng)的惆悵;另一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這種思鄉(xiāng)懷友的情緒,在眼前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下,相當強烈,不由得潸然淚下。他幻想憑著滄江夜流,把自己的兩行熱淚帶向大海,帶給在大海西頭的揚州舊友。
這種凄惻的感情,如果說只是為了思鄉(xiāng)和懷友,恐怕是不夠的。孟浩然出游吳越,是他四十歲去長安應試失敗后,為了排遣苦悶而作長途跋涉的?!吧剿畬窃?,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這種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種悒悒不歡的情緒。然而在詩中,詩人只淡淡地把“愁”說成是懷友之愁,而沒有往更深處去揭示。這可以看作孟浩然寫詩“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詩,原是“遇思入詠”,不習慣于攻苦著力的。然而,這樣淡一點著筆,對于這首詩卻是有好處的。一方面,對于他的老朋友,只要點到這個地步,朋友自會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種求仕失敗的心情,說得過于刻露,反而會帶來塵俗乃至寒傖的氣息,破壞詩所給人的清遠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達值得我們注意以外,詩人在用筆上也有輕而淡的一面。全詩讀起來只有開頭兩句“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給人以經(jīng)營錘煉的感覺,其余即不見有這樣的痕跡。特別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脫口而出,跟朋友談心。但即使是開頭的經(jīng)營,看來也不是追求強刺激,而是為了讓后面發(fā)展得更自然一些,減少文字上的用力。因為這首詩,根據(jù)詩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寫不好可能使上下分離,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過渡和聯(lián)系。而如果在開頭不顧及后面,單靠后面來彌補這種聯(lián)系,肯定會分外顯得吃力?,F(xiàn)在頭一句著一個“愁”字,便為下面作了張本。第二句寫滄江夜流,著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給傳淚到揚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據(jù)。同時,從環(huán)境寫起,寫到第四句,出現(xiàn)了“月照一孤舟”,這舟上作客的詩人所面臨的環(huán)境既然是那樣孤寂和清峭,從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說這首詩后面用筆的輕和淡,跟開頭稍稍用了一點力氣,是有關(guān)系的。沒有開頭這點代價,后面說不定就要失去渾成和自然。
孟浩然寫詩,“遇思入詠”,是在真正有所感時才下筆的。詩興到時,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筆調(diào)把它表現(xiàn)出來。那種不過分沖動的感情,和渾然而就的淡淡詩筆,正好吻合,韻味彌長。這首詩也表現(xiàn)了這一特色。
(余恕誠)
- 二十四日一日作十詩季承同之既罷復書四十字米盡不憂饑,行行且賦詩。相看一大笑,從謂兩真癡。未用追元白,聊須效陸皮。流傳君不愧,附益我奚為。
- 過陂子逕五十余里,喬木蔽天,遣悶七絕句蘆深石路旋芟開,藤絓肩輿卻倒回。蘭蕙連山為誰好,芭蕉滿谷不緣栽。
- 次韻楊宰食蓮戲作詩到衰翁耐病時,辟渠三舍更何疑。才高王儉幕中雋,氣懾孫郎帳下兒。向我論交得無意,他時懷舊更長思。蓮莖把玩不為腹,羨殺逢人飲上池。
- 倦來歸馳驅(qū)數(shù)載倦來歸,一任流光暗里催??s首愿情忘勢利,斂蹤甘不受輕肥。動於沼上觀鷗侶,靜在松間共鶴棲。此外囂囂無別事,編茅插棘護幽扉。
- 龍丘途中漢苑殘花別,吳江盛夏來。惟看萬樹谷,不見一枝開。水色饒湘浦,灘聲怯建溪。淚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 送長沙陳太守二首長沙陳太守,逸氣凌青松。英主賜五馬,本是天池龍。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榮君按節(jié)去,不及遠相從。七郡長沙國,南連湘水濱。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洞庭鄉(xiāng)路遠,遙羨錦衣春。
- 句春寒酒力遲,冉冉生微紅。自然草木性,誰祝元化功。湓浦風生破膽愁,血染劍花明帳幕。三千車馬出漁陽,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
- 行路難君不見山高海深人不測,古往今來轉(zhuǎn)青碧。淺近輕浮莫與交,地卑只解生荊棘。誰道黃金如糞土,張耳陳馀斷消息。行路難,行路難,君自看。不會當時作天地,剛有多般愚與智。到頭還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氣。大道冥冥不知處,那堪頓得羲和轡。義不義兮仁不仁,擬學長生更容易。負心為壚復為火,緣木求魚應且止。君不見燒金煉石古帝王,鬼火熒熒白楊里。君不見道傍廢井生古木,本是驕奢貴人屋。幾度美人照影來,素綆銀瓶濯纖玉。云飛雨散今如此,繡闥雕甍作荒谷。沸渭笙歌君莫夸,不應常是西家哭。休說遺編行者幾,至竟終須合天理。敗他成此亦何功,蘇張終作多言鬼。行路難,行路難,不在羊腸里。九有茫茫共堯日,浪死虛生亦非一。清凈玄音竟不聞,花眼酒腸暗如漆。或偶因片言只字登第光二親,又不能獻可替否航要津。口譚羲軒與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行路難,行路難,日暮途遠空悲嘆。君不見道傍樹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榮衰。無情之物尚如此,為人不及還堪悲。父歸墳兮未朝夕,已分黃金爭田宅。高堂老母頭似霜,心作數(shù)支淚常滴。我聞忽如負芒刺,不獨為君空嘆息。古人尺布猶可縫,潯陽義犬令人憶。寄言世上為人子,孝義團圓莫如此。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
- 重送道標上人衡陽千里去人稀,遙逐孤云入翠微。春草青青新覆地,深山無路若為歸。
- 點絳唇標簽:離別金谷人歸,綠楊低掃吹笙道。數(shù)聲啼鳥。也學相思調(diào)。月落潮生,掇送劉郎老?;茨虾谩I鯐r重到。陌上生春草。
- 莫以回車泣,前途不盡窮。——— 戴叔倫江館會別
- 那知我輩有百艱,此事且然他可比——— 趙蕃近乏筆托二張求之于市殊不堪也作長句以資一
- 至尊宜夕月,安敢問霓裳——— 劉克莊池上對月五首
- 三時猶好在,一雨未為遲——— 劉宰和郡倅陳校書祈雨韻
- 夫子自南楚,緬懷嵩汝期。——— 孟浩然家園臥疾畢太祝曜見尋①
- 涼宵愛月上危樓,幾處笙歌幾處愁——— 釋守仁頌古五首
- 其間一圖最杰作,命意落筆驚倒人。——— 陸游夜夢與數(shù)客觀畫有八副龍湫圖持奇客請予作詩
- 支頤獨揖北窗風,怪事從今咄咄空——— 朱槔寄龔十三
- 祖德蹈前哲,家風播清芬——— 權(quán)德輿伏蒙十六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之
- 渴后遙觀瀑布飛,游人煙火繞青藜。——— 徐渭至東天目之第四亭觀瀑布
- 10拉針解謎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