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簫曲(一作古意)
已憐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搖落。
世上榮華如轉(zhuǎn)蓬,朝隨阡陌暮云中。
飛燕侍寢昭陽殿,班姬飲恨長信宮。
長信宮,昭陽殿,春來歌舞妾自知,秋至簾櫳君不見。
昔時嬴女厭世紛,學(xué)吹鳳簫乘彩云。
含情轉(zhuǎn)睞向簫史,千載紅顏持贈君。
注釋
全唐詩:卷95_26
鳳簫曲(一作古意)問答
問:《鳳簫曲(一作古意)》的作者是誰?
答:鳳簫曲(一作古意)的作者是沈佺期
問:鳳簫曲(一作古意)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鳳簫曲(一作古意)是唐代的作品
問:八月涼風(fēng)動高閣,千金麗人卷綃幕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八月涼風(fēng)動高閣,千金麗人卷綃幕 出自 唐代沈佺期的《鳳簫曲(一作古意)》
問:八月涼風(fēng)動高閣,千金麗人卷綃幕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八月涼風(fēng)動高閣,千金麗人卷綃幕 的下一句是 已憐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搖落。
問:出自沈佺期的名句有哪些?
答:沈佺期名句大全
- 清遠(yuǎn)店女僮流汗逐氈軿,云在淮鄉(xiāng)有父兄。屠婢殺奴官不問,大書黥面罰猶輕。
- 榕樹直不為楹圓不輪,斧斤亦復(fù)赦渠薪。數(shù)株連碧真成菌,一脛空肥總是筋。
- 今日良宴會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無為守貧賤,坎坷長苦辛。
- 鷓鴣天人偽開張日漸深。等閑不惜費光陰。多方計較愁無限,百慮摧殘苦不禁。心事逼,鬢霜侵。功名寰海妄追尋。發(fā)言布袋中盛*,舉目人間但見
- 江梅引·憶江梅歲在壬戌,甫臨長至,張總侍御邀飲。眾賓皆退,獨留少款。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萬里”之句,仆曰:此詞殆為我作也。又聞本朝使命將至,感慨久之。既歸,不寢,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詩賦,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寬。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語,雖甚奇,經(jīng)前人用者眾,嫌其一律,故輒略之。卒押吹字,非風(fēng)即笛,不可易也。此方無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舊注:闕一首。此錄示鄉(xiāng)人者,北人謂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馀杭、春信到燕臺。準(zhǔn)擬寒英聊慰遠(yuǎn),隔山水,應(yīng)銷落,赴訴誰。 空恁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fēng),一夜吹。
- 游香山寺二年官番禺,簿領(lǐng)未嘗隙。一月客晉康,偷閑得兩日。太守宣公孫,雅有好客癖。相邀乘午陰,共往叩禪寂。前驅(qū)破暝煙,磴道十余折。草蒙百年街,屋倚千仞壁。扳捫到上頭,兩眼眇萬物。賓主小夷猶,杯盤大狼藉。毋多酌我醇,我渴咽泉瀝。毋多食我肥,我饑啗芝茁。邇來傷南烹,頗復(fù)費北藥。坐客笑欲顛,詩人命能薄。勸酬互喧嘩,問答交戲謔。車騎林間馳,衙官松下喝。使君倡茲游,風(fēng)景業(yè)已煞。何當(dāng)學(xué)謝安,更有攜妓樂。流水誰與彈,行云誰與遏。雨來風(fēng)薄之,其勢飄以忽。籃輿不及乘,急著下山屐。林梢溜滴巾,石罅泥涴襪。皂黥效殷勤,破袖爭拂拭。我叱皂黥術(shù),襪巾豈所惜。泥非世間污,溜是塵我汁。點涴不厭多,愈多愈清絕。
- 陳。宣帝傷將卒前后兵師戰(zhàn)勝回,百馀城壘盡歸來。當(dāng)時將卒應(yīng)知感,況得君王為舉哀。
- 野步至青羊?qū)m偶懷前年嘗劇飲于此錦官門外曳枯筇,此地天教著放翁。萬事元無工拙處,一官已付有無中。拏云柏樹瘦蛟立,繞郭江流清鏡空。欲把酒杯終覺嬾,緩歌會醉落花風(fēng)。
- 菊榮一篇五章采采者菊,芬其榮斯。紫英黃萼,照灼丹墀。愷悌君子,佩服攸宜。王國是維,大君是毗。貽爾子孫,百祿萃之。采采者菊,于邑之城。舊根新莖,布葉垂英。彼美淑人,應(yīng)家之禎。有弦既鳴,我政則平。宜爾棟崇,必復(fù)其慶。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陰槐翳柳,邇楹近宇。彼勞者子,喧卑是處??淠?,蘊結(jié)誰語。企彼高人,色斯遐舉。采采者菊,于賓之館。既低其枝,又弱其干。有斐君子,是焉披玩。良辰旨酒,宴飲無算。愴其仳別,終然永嘆。歲方晏矣,霜露殘促。誰其榮斯,有英者菊。豈微春華,懿此貞色。人之侮我,混于薪棘。詩人有言,好是正直。
- 題常州獨孤檜此檜何時種,相傳是獨孤。年深成古物,名重入州圖。老節(jié)堅難蠹,皴皮裂似枯。托根列帝廟,應(yīng)不慮樵夫。
- 一陀兒一句詩題,一步兒一扇屏幃——— 關(guān)漢卿一枝花·杭州景
- 研朱滴露月三更,見說群書作堵環(huán)——— 方岳次韻方教采芹亭
- 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塵——— 岑參陪使君早春東郊游眺(得春字)
- 故園春物有誰同,地盡天垂杳藹中——— 陳舜俞南陽春日十首
- 崎嶇好事人應(yīng)笑,冷淡為歡意自長。——— 蘇軾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 形制似方橋,島岸相連屬——— 吳師孟和章質(zhì)夫成都運司園亭詩水閣
- 終期人皋稷,相與帝華動——— 何夢桂和夾谷書隱先生寄題蛟峰石峽書院三十韻
- 倒影芙蓉明鏡底,更折花嗅西風(fēng)里——— 晁端禮滿江紅
- 豈知一官自桎梏,簿書期會無時休——— 陸游客談荊渚武昌怪然有作
- 身不離座,座不離身——— 釋可湘偈頌一百零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