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昨夜寶刀在匣中幽幽鳴,燕趙的悲歌最能表達壯士心中不平。
易水緩緩流淌,天青草綠,山河依舊,可惜這里已無處送別像荊軻那樣的壯士賢良!
注釋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縣西,東流至定興縣西南與拒馬河匯合。古時是燕國南部的一條大河。
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產(chǎn)的刀,以鋒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寶刀、寶劍。
匣中鳴:古人形容壯士復(fù)仇心切,常說刀劍在匣子里發(fā)也叫聲。
燕趙:戰(zhàn)國時的兩個諸侯國,分別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區(qū)。古時燕趙出過不少俠客義士,干出了很多悲壯的事情。韓愈《送董邵南序》:“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薄?br />潺潺:河水緩緩流動的樣子。
荊卿:即荊軻,戰(zhàn)國時衛(wèi)國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國行刺秦王,并親自送他渡過易水,行刺未成被殺。事見《史記·刺客列傳》。
渡易水問答
問:《渡易水》的作者是誰?
答:渡易水的作者是陳子龍
問:渡易水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渡易水是明代的作品
問:渡易水是什么體裁?
答:七古
問:出自陳子龍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子龍名句大全
渡易水賞析
明末的詩人,生逢異族入侵之時,面臨國破家亡的嚴(yán)重威脅,凡有點民族感情的,都該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樣下筆成詩,如何抒情達意,卻也有高下之分。
懷古詩不同于詠史詩那樣歌詠史實或以詩論史,而是重在抒寫詩人由古人古事所觸發(fā)的思想感情,即所謂“言近旨遠”。此詩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鳴寫出報國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從眼中所見易水實景,引出對國事的無限隱憂。全詩運思深沉,情懷激蕩,蒼涼悲壯,可入司空圖《詩品》所言“悲概”一類。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志由物顯,報國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鳴來展現(xiàn),雖壯懷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論,粗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戰(zhàn)刀以鋒利著稱于世,人們稱為“并刀”。它真的“昨夜”鏗然有聲作“匣中鳴”么?詩人一開章暗用了一個典故:相傳楚國劍工鑄成的干將、莫邪雌雄雙劍,將要殺敵飲血時常作匣中鳴;《刀劍錄》也說,烏孤寶刀“有敵至,必鳴”。近代鑒湖女俠秋瑾也用過這個典故,“昨夜龍泉壁上鳴”。這不明明是借身邊佩刀來表達抗敵救國的強烈愿望?“燕趙”是春秋時期的兩個諸侯國,包括河北、山西一帶地區(qū)。詩題中代大文學(xué)家韓愈說:“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這里曾出現(xiàn)過荊軻、高漸離這些英雄豪俠!詩人說“悲歌最不平”,意思是:他們熱血剛腸,疾惡如仇,面對強敵,敢于拔劍而起,還不是因為心頭塊壘難平?
《經(jīng)世編序》里說,陳子龍“自幼讀書,不好章句,喜論當(dāng)世之故”。年輕時與夏允彝等締結(jié)“畿社”,企圖匡救時弊。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中進士,如今正當(dāng)而立之年,風(fēng)華正茂??箶秤甑臎Q心,匡時濟世的夙愿,交織成巨大的精神原動力。今天途經(jīng)“燕趙”舊地,棖觸起荊軻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騰起一腔熱血,急于投入戰(zhàn)斗,效命疆場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鼻橐蚓吧?,憂世憂時之情由所見易水景象引出。詩人借易水興感,顯然是為了說明那些統(tǒng)治者醉生夢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樂,早就置國家安危于不顧。“可憐”一詞,仿佛是為荊卿惋惜,其實,不正是為了抒發(fā)那種知音難覓、報國無門的憤懣嗎?在荊軻活著的年代,對強敵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詩人陳子龍卻只能用“可憐”來表達英雄失路的悲哀,這,不正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么?
詩人出語猶如悲嘆,又絕非無病呻吟,庸人自擾。崇禎以來,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禎二年)、1634年(崇禎七年)、1636年(崇禎九年)三次入關(guān)犯境,進逼北京郊區(qū),詩人《遼事雜詩》之一的 “十載三逢敵騎來”即指此國難。時刻關(guān)心著國家民族命運的陳子龍,已經(jīng)預(yù)感到不久將會有國破家亡的慘禍了,“可憐”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滅,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為它唱挽歌;可是,詩人為之倡導(dǎo)的大敵當(dāng)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荊軻式英雄主義精神非常值得后來者珍視。
- 題壽安縣甘棠館御溝一渠東注芳華苑,苑鎖池塘百歲空。水殿半傾蟾口澀,為誰流下蓼花中?
- 將使有詩欲移具相邀到雙溪因次韻緬思花下飲,歲月易侵尋。人老今華發(fā),春深半綠陰。揮毫來妙語,移具有佳音。草木生光彩,青藜肯下臨。
-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侯繼時從王諤辟)憶昔初及第,各以少年稱。君頤始生須,我齒清如冰。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一別詎幾何,忽如隔晨興。我齒豁可鄙,君顏老可憎。相逢風(fēng)塵中,相視迭嗟矜。幸同學(xué)省官,末路再得朋。東司絕教授,游宴以為恒。秋漁蔭密樹,夜博然明燈。雪徑抵樵叟,風(fēng)廊折談僧。陸渾桃花間,有湯沸如烝。三月崧少步,躑躅紅千層。洲沙厭晚坐,嶺壁窮晨升。沈冥不計日,為樂不可勝。遷滿一已異,乖離坐難憑。行行事結(jié)束,人馬何蹻騰。感激生膽勇,從軍豈嘗曾。洸洸司徒公,天子爪與肱。提師十萬余,四海欽風(fēng)棱。河北兵未進,蔡州帥新薨。曷不請掃除,活彼黎與烝。鄙夫誠怯弱,受恩愧徒弘。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又欲面言事,上書求詔征。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惟當(dāng)待責(zé)免,耕劚歸溝塍。今君得所附,勢若脫鞲鷹。檄筆無與讓,幕謀識其膺。收績開史牒,翰飛逐溟鵬。男兒貴立事,流景不可乘。歲老陰沴作,云頹雪翻崩。別袖拂洛水,征車轉(zhuǎn)崤陵。勤勤酒不進,勉勉恨已仍。送君出門歸,愁腸若牽繩。默坐念語笑,癡如遇寒蠅。策馬誰可適,晤言誰為應(yīng)。席塵惜不掃,殘尊對空凝。信知后會時,日月屢環(huán)縆。生期理行役,歡緒絕難承。寄書惟在頻,無吝簡與繒。
- 題扇集句五首綠槐高柳咽新蟬,綾扇喚風(fēng)閶闔天。見欲掃床懸麈尾,簟紋如水帳如煙。
- 荼蘼洞春花苦無陰,況與花俱秀。好在月明中,仰攀仍落嗅。
- 古筑城曲嶧山訪秦碑,斷裂無完筆。惟有筑城詞,哀怨如當(dāng)日。
- 雜曲歌辭。荊州泊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今夜一江人,唯應(yīng)妾身覺。
- 偈三首蓬萊突兀無遮護,鐵壁銀山無入處。有時關(guān)棙一時開,放出毒蛇當(dāng)大路。參禪人,早回顧,莫待臨時生怕怖。荊棘林中暗坐時,百尺竿頭須進步。三十三人老古錐,象轉(zhuǎn)龍蟠曾指注。休指注,成露布。蚊子上鐵牛,無你下嘴處。
- 同喻景山游月湖兼旬不到月湖來,無數(shù)荷花雨里開。燕是舊知頻繞棟,蟬如有意共銜杯。公庭兀坐雖無暇,佳友同攜得幾回。冒雨作閑成勝賞,兒童迎道任相咍。
- 哭陳丞相大廈將傾一木支,登陴慟哭志難移。螳螂怒臂當(dāng)車日,精衛(wèi)銜沙塞海時。夢里忽驚元主朔,軍中猶卓宋家旗。孤臣萬死原無恨,獨怪山翁總不知。
- 竹夫人爽夜當(dāng)直,木上座癯新給扶——— 方岳感懷
- 風(fēng)云變化會有時,微吟袖手清溪曲——— 胡宏和江子玉二首
- 東君意淺著寒梅,千朵深紅未暇裁——— 蘇軾后十余日復(fù)至
- 攜家驅(qū)宦牒,短棹泛桃源——— 胡仲弓舟中即事
- 杞人懼天壓,夸父追日走——— 項安世次韻呈楊秘書
- 吳陵兩月雨留連,來問瓊花雨亦然——— 宋伯仁值雨
- 萬古仇池一老仙,前身游宦憶西川——— 周必大敷文閣學(xué)士李仁甫挽詞十絕
- 合當(dāng)風(fēng)月夕,更結(jié)一笑緣——— 吳芾葉性之有詩紀(jì)十五夜之集因用來韻
- 春光猶在,花枝未老,莫放尊空——— 周紫芝朝中措(移桃花作)
- 無競維人,四方其訓(xùn)之——— 佚名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