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蓓蕾:花含苞。
金粟:指桂花,這里形容燈芯結(jié)蘂。
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國榴種得名。
羯鼓:出于胡中,狀如漆桶,兩頭蒙革,以雙鼓捶擊之亦稱兩杖鼓。
柳梢青 燈花問答
問:《柳梢青 燈花》的作者是誰?
答:柳梢青 燈花的作者是張林
問:柳梢青 燈花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柳梢青 燈花是宋代的作品
問:柳梢青 燈花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出自 宋代張林的《柳梢青 燈花》
問: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 的下一句是 半顆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薔薇。
問:出自張林的名句有哪些?
答:張林名句大全
柳梢青 燈花賞析
詞中吟詠的油燈結(jié)花為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古來題詠燈花的作品也層出不窮,但張林的這首詞卻能不落俗套,新穎別致,讀來饒有情味。
上片刻畫燈花,連用五個比喻,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燈花在不斷變化中呈現(xiàn)出的千種姿態(tài)、萬種風情。
“白玉枝頭,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卑子裰?,指白色的燈芯草。前兩句說,燈蕊在不經(jīng)意間結(jié)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敖鹚凇?,桂花的別名,這里形容燈花。韓愈《詠燈花同侯十一》云:“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贝朔N比喻在燈花描寫上用得是最為普遍,本詞是以它來描摹燈花初結(jié)成時的形狀。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燈花的三種不同景象?!鞍腩w安榴,一枝杏,五色薔薇”。安榴,即石榴。石榴來自西域的安國,由張騫出使時帶回,故又名安石榴。燈花越結(jié)越老,形狀不斷變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繼而大如繡球般的石榴,再變成鮮艷濃的杏花,最后變得如薔薇花般色彩絢爛斑駁。“半顆”、“一枝”、“五色”,這三個數(shù)量詞,從小到大,依次遞增,既寫出了燈花的變化過程,將其各種姿態(tài)刻畫地生動形象。
上片可說是用實筆摹繪燈花由初綻到盛開的過程,下片則是以虛筆來稱贊燈花之美,簡直可稱巧奪天工。
“何須羯鼓聲催。銀釭里、春工四時?!濒晒?,用唐南卓《羯鼓錄》記載的唐玄宗敲擊羯鼓,催開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舉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奪造化,而本詞則反其意而用之。銀燈(釭即銀燈)。里點燃的燈芯草會結(jié)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喚,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時功能。作者從另一方面贊美燈花的富于變化,似有造化之功。“卻笑燈蛾,學他蝴蝶,照影頻飛”。燈蛾撲火,與蝴蝶燈花,兩者本來并不相干,但燈草既成燈花因而兼具兩者的特點。作者有意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并主要側(cè)重蝴蝶戲花的方面。因此,運筆就將蝴蝶戲花加以此附。燈花既然是花,就應是蝴蝶戲嬉之物。有趣的是,燈蛾竟然學起蝴蝶來,不斷地在燈花周圍蹁躚飛舞,作者運筆俏皮,貌似揶揄燈蛾,卻靈巧傳神地贊美了燈花的麗若群芒。
這首詞運用博喻手法,寫得奇巧生動,俏皮有趣。雖無深情遠意,但較之其他詠物詞講窮比興寄托、筆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調(diào)來,可算是別具一格,清新雋秀。
- 送王專推官赴任河中聲華籍籍祖風存,況佐風流謝使君。健筆想無詩債負,漏巵應少酒知聞。趣裝劍懶從人借,謁廟香非為已焚。好對前山思節(jié)儉,夷齊餓死舜耕耘。
- 次韻梅山弟醉吟七首魚眼死也依然張,鶴頸生來如此長。凡物不齊各有分,不須逐臭存吾香。
- 河復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河決瓠子二十年。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鱣。萬里沙回封禪罷。初遣越巫沉白馬。河公未許人力窮,薪芻萬計隨流下。吾君盛德如唐堯,百神受職河神驕。帝遣風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東風吹凍收微淥,神功不用淇園竹。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 得京友信問曾觀三疊水否因寄破橐蕭然不自休,蘆黃葦白九江秋。抗塵狂作兩年客,看水慳為三疊游。得酒問魚愁入市,有書無雁卻登樓。征裘幾揾思家淚,兩眼凝窮桑落洲。
- 太常引五云樓觀日華東??刺焐?、建章宮。人海混漁龍。比自古、中原更雄。紫垣星月,禁階燈火,朝馬鬧晨鐘。一夢轉(zhuǎn)頭空。恍猶在、邯鄲道中。
- 二絕句何處訪岐路,青云但憶歸。風塵數(shù)年限,門館一生依。外族帝王是,中朝親舊稀。翻令浮議者,不許九霄飛。
- 南莊春晚二首連云草映一條陂,鸂鶒雙雙帶水飛。南村小路桃花落,細雨斜風獨自歸。草暖沙長望去舟,微茫煙浪向巴丘。沅江寂寂春歸盡,水綠蘋香人自愁。
- 頌古三十一首少年宕子愛雕青,文彩肌膚相映明。鬧里只圖遮俗眼,強將赤體以為榮。
- 懷子兼弟時在寧江赴試江晚微收潦,乘流久已歸。沈郎正多病,水帝有余威。鴻雁幾時到,脊鴒相背飛。題書問行李,東望獨依依。
- 滴浮泉云液落山腹,脈與昆侖通。云何山中叟,八十顏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