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一)
隴山的流水,流離了山下。想著我孤身一個人,翩然走在空曠的野外。
(二)
早上從欣城出發(fā),晚上睡在隴山。凍得說不出話來,舌頭都卷進(jìn)了喉嚨里。
(三)
隴山的流水,也發(fā)出嗚咽的鳴聲。遙望著秦川,心肝都要斷絕了。
注釋
《隴頭歌辭》為“梁鼓角橫吹曲”之一?!稑犯娂份d三首,寫游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隴頭:隴山頂上,一說隴頭(平?jīng)?、慶陽的一帶)古代隴山指六盤山。甘肅省簡稱為“隴”,這個隴由古代“隴山”而來,因為前人習(xí)慣上稱平?jīng)鰬c陽兩區(qū)為隴東。天水為隴右,張掖、武威一帶為隴西,而古代隴西還包括今屬平?jīng)鍪械那f浪、靜寧兩縣。六盤山處甘肅、陜西、寧夏三省區(qū)交界處,主脈在甘肅境內(nèi)。
隴頭流水,指發(fā)源于隴山的河流、溪水。一說是發(fā)源于隴山,向東流的涇河等幾條河水。
欣城:不詳,我認(rèn)為指今鎮(zhèn)原縣的“新城”,“新”與“欣”同音。漢代時平?jīng)霾糠值胤?,包括今?zhèn)原縣屬北地郡。新城距平?jīng)霾贿h(yuǎn),距隴山東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發(fā):早晨從欣城出發(fā)。
暮宿隴頭:傍晚住宿在隴山頂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寒不能語,舌卷入喉:形容六盤山一帶氣候十分嚴(yán)寒,凍得舌頭都卷了上去,不能說話;語:說話。
鳴聲幽咽:天寒地凍,隴山下東流的河水結(jié)了冰,河流在冰層間嗚嗚咽咽,像人哭泣一樣。
遙望秦川:遙望:遠(yuǎn)眺,即向東遠(yuǎn)望;秦川,指陜西省中部。這里的秦川,指隴山以東廣大地區(qū),不一定指中原或關(guān)中地區(qū)。
隴頭歌辭問答
問:《隴頭歌辭》的作者是誰?
答:隴頭歌辭的作者是北朝民歌
問:隴頭歌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隴頭歌辭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出自 南北朝北朝民歌的《隴頭歌辭》
問: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隴頭流水,流離山下 的下一句是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問:出自北朝民歌的名句有哪些?
答:北朝民歌名句大全
隴頭歌辭賞析
由于南北朝長期處于對峙的局面,在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以及民族風(fēng)尚、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調(diào)與風(fēng)格。南朝民歌清麗纏綿,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摯純潔的愛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獷豪放,廣泛地反映了北方動亂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shí)和人民的生活風(fēng)習(xí)。
漢唐四朝,前后十朝,長安之名真正是名聲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長安成了國都的代稱,李白《金陵》詩說:“晉朝南渡日,此地舊長安?!狈Q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金陵為長安,實(shí)即今江蘇南京。長安位居關(guān)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勝于天下獨(dú)居第一。
關(guān)中周圍群山環(huán)抱,東有華山、崤山,西有隴山,南有終南山、秦嶺,北有洛水東西的黃龍山、堯山和涇水兩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隴山又稱隴坂、隴坻,在今陜西隴縣西北,為六盤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約一百公里,綿亙于陜西、甘肅二省邊境,山勢陡峭,山路曲折難行,是渭河平原與隴西高原的分水嶺。古稱隴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過,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艱危苦寒的隴山頂上,回望富麗繁華的長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見隴水一股向東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種感受真是無可名狀的凄涼和悲壯。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隴坂,往往徘徊瞻顧,悲思涌起。歷代流傳歌詠秦隴的詩篇不下數(shù)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樂府民歌的三首《隴頭歌辭》最為有名。
第一、三兩首均以“隴頭流水”起興,與下文內(nèi)容的聯(lián)系是在隴頭之水“流離”而下——無定所、不由自主方面。
- 馬上作白發(fā)憑鞍一老翁,出門漏鼓尚冬冬。凄涼旅思傳呼里,零落新詩假寐中。正苦文移來陸續(xù),何由笠釣入空蒙?浮生正自少如意,付與秋風(fēng)吹斷蓬。
- 五月五日寓嘉禾學(xué)宮顧東浦載酒相遇二博士偕嘉禾古三輔,積水何蒼茫。舊游夢歷歷,況此逢端陽。束艾肖人形,傾葵抱天常。蕭蕭老逢掖,得依夫子墻。鵷湖無五月,宿雨生微涼??蛷臇|浦來,手持紫霞觴。采蒲泛纖玉,沃我書傳香。殷勤兩博士,雜出肴與漿。書囊談未了,一醉齊彭殤。酒醒忽不樂,起看北斗芒。歲月感疏鬢,風(fēng)煙渺殊方。明當(dāng)理征棹,斜日鱸魚鄉(xiāng)。
- 讀林罕小說倉頡鸛鳥跡,於是創(chuàng)文字。原其制作心,本以便記事,呼讀猶強(qiáng)名,況乃論位置。周人建小學(xué),六書分義類。特令授童蒙,庶幾別同異。奈何中古后,穿鑿失倫次。早皿晉醫(yī)言,止戈楚人志。宋更{馬瓜}作騧,秦易辠為罪。三刀自夢徵,兩日因讖記。山絲已怪妄,門草更茫昧。白水及緋衣,皆是表符瑞。解槐與說棗,抑又出譏戲。形聲罕復(fù)論,一切歸會義。咄哉許祭酒,著論窮巧慧。流俗喜不根,傳授滿當(dāng)世。廷尉議三章,諸生談六藝。往往授其言,大抵皆附會。林生最晚出,紛亂尤自恣。何言斯亭上,刻石高赑屃。卻思荊舒禍,對此頻雪涕。憑誰掩其惡,水火為焚棄。
- 折楊柳水邊楊柳麹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fēng)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 夕月十首少采陳科,實(shí)日坎祭。禮備樂舉,嚴(yán)恭將事。于以奠之,嘉玉量幣。神兮昭受,陰騭萬彙。
- 水仙花洛浦香銷佩解時,荊臺歸去峽云遲。綠羅湘帶無心疊,玉墜頭花一半垂。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天性生雖具,人倫教可無。往哉親父子,汝契作司徒。
- 甲申元日春光幾度九十日,人壽都盧一百年。老圃地寬花富貴,醉鄉(xiāng)天闊酒神仙。誰能晚節(jié)消閒福,時喜新詩得警聯(lián)。曉色欲紅拜元造,爐熏一炷鵲聲前。
-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 酬康州韋侍御同年桂楫美人歌木蘭,西風(fēng)裊裊露漙漙。夜長曲盡意不盡,月在清湘洲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