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天下太平之時,像我這般無大才的過得很有興味,閑時喜歡如孤云般逍遙悠閑,靜時就如老僧的靜空恬淡。
我將手持符節(jié),遠去江海,臨去之前,到樂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時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注釋
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游覽勝地。
“清時”句:意謂當這清平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問答
問:《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的作者是誰?
答: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的作者是杜牧
問: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是唐代的作品
問: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出自 唐代杜牧的《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問: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的下一句是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問:出自杜牧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牧名句大全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賞析
情熱烈追求、對情人苦苦思念的感情潮水。
吳曾《能改齋漫錄》載:“賀方回眷一姝,別久,姝寄詩云:‘獨倚危欄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思縱似丁香結(jié),難展芭蕉一寸心?!R演其詩為《石州引》詞。悼亡詩詞,不知即為此姬作否?”其中“賀方回眷一姝,別久”,與此詞正合。全詞的情感核心正是一個“眷”字?!版闭?,美女也,詞中所寫的“淡妝多態(tài)”、“輕顰淺笑嬌無奈”,正是“這一個”美女的獨特之美──“多態(tài)”:“淡妝”是多態(tài)的反襯;“輕顰淺笑”是多態(tài)之一斑;“嬌無奈”則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多態(tài)”。而這種形體之“多態(tài)”,正是她內(nèi)心多情而又嬌羞的復雜心態(tài)的自然流露。此詞下片所寫相思之苦,也正由“別久”引發(fā)。吳曾所引之“姝寄詩”,情思深婉,形象鮮麗,引喻貼切,又可見這位姑娘文才之美。所以作者眷戀不已。如果是這樣,這首《薄幸》詞當作于二人定情之后、愛人寄詩之前的一段相思時節(jié)。
詞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態(tài)”、多情之外,尤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處在于主動。這與傳統(tǒng)“佳人”形象有質(zhì)的區(qū)別。試看,她對意中人“的的頻回眄睞”,令人銷魂;她一旦確認知音,便“琴心先許”、“綰合歡雙帶”、“把香羅偷解”,又是非常的果斷和痛快。在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可以窺見白樸《墻頭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暗牡摹倍?,頗值玩味;既表現(xiàn)了作者相思時回憶往事的真切情景,又生動傳神地托出了女子頻送秋波的明確信息。“的的”二字迭用,雖屬罕見,但用在這里卻非常明曉暢達,充溢著生活氣息,活現(xiàn)了出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這組愛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定情”,純用白描手法,恰與姑娘的“淡妝”相融諧。第二部“幽會”,不宜用白描了,便以景襯情,選用了“畫堂”、“風月”、“睡鴨”、“鴛屏”等典型事物來暗寫。第三部“相思”為全詞重點,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初次幽會之后再不見那位姑娘“踏青挑菜”,也就是再沒有見面的機會。第二層寫多次托人傳書遞簡,但阻隔重重,音信難通。第三層寫后會無期,百無聊賴,度日如年。這三層步步遞進,逼出了一個“苦”字。于是在心中暗暗怨恨那位“冤家”的“薄幸”;于是更加珍惜那不可重復的“定情”與“幽會”,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當初的黃金細節(jié):“淡妝多態(tài)……”全詞就是這樣形成了一個“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循環(huán)往復的“情結(jié)”結(jié)構(gòu)。
詞是一種抒情性很強的詩體。這首詞最本質(zhì)的方面當然也是抒情,表現(xiàn)男主人公對伊人、對燒燈前歡會的美好而甜蜜的印象和事后強烈的相思。但這種抒情在本篇中主要不是通過與描寫景物相結(jié)合來體現(xiàn)的,而是靠與敘事結(jié)合傳達出來的。從上片的兩人眉目傳情到幽會,以及下片的尋覓、寄意、相思,都包含著一系列情事和曲折。使人感到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隨著事情的發(fā)生而顯露出來,同時又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從該篇的抒情與敘事關(guān)系看,它是以抒情帶動敘事,全篇自始至終都出自主人公的主觀感受,見出主人公感情的流動,表現(xiàn)出濃厚的抒情氣氛。而有關(guān)事件,只是挑選那些最關(guān)鍵的細節(jié)或人物情態(tài),用極其精煉而富于暗示性的語言點出。而根據(jù)那些含蓄的提示,很可能輕松就復原出內(nèi)容更豐富的情節(jié)和場面。如從“更的的頻回眄睞”中,可以聯(lián)想到如《九歌·少司命》中所說的“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那種情節(jié)和場面;從“都不見踏青挑菜”中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到原頭陌上,士女群中,眼巴巴地“眾里尋他千百度”的情景。
由于敘事因素加強了,詞中便可以通過不同的場面和情節(jié),從更多的側(cè)面對人物展開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為豐滿。如雙方初接觸時女子那種淡雅中顯風流的“淡妝多態(tài)”,那一雙“頻回眄睞”的會說話的眼睛,表現(xiàn)了這位女子美麗而富于風情。她鐘情于男子后,便“欲綰合歡雙帶”,幽會時“把香羅暗解”,表現(xiàn)了對于愛情生活追求的熱烈大膽。男主人公在對女子的追求過程中,則表現(xiàn)了他的一往情深。而從燒燈到挑菜節(jié),在很短時間內(nèi)因不見伊人,就形成沉重的思想負擔,在郊外尋覓,托梁燕寄意。至如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的感受,則更深入地體現(xiàn)了他的癡情。
將敘事成分和抒情成分相融合,有一定的故事性,有較細致的人物描寫,是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拿它和柳永的長調(diào)相比,雖然兩者在鋪敘方面都顯得很有功力,但柳詞主要是抒情和鋪寫景物結(jié)合,敘事成分還是比較少的。在慢詞中織入精妙的故事情節(jié),且手法多樣,善于變化,以周邦彥較為突出。而賀鑄這首《薄幸》,似乎是柳詞和周詞之間具有過渡性的作品。
有一位學者曾說:中國古代文學中存在著一個愛情母題:有所愛,但不能得其所愛,而又不能忘其所愛。這首詞也是一個佐證。如果與那些汗牛充棟的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小說戲曲相比,賀鑄這首小詞所反映的古代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真實性和普遍性,無疑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
- 八月十四至十六日無月二首秋中景色正蕭森,月色超然重古今。要使萬方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陰?;挹びμ旃?,想像難忘海宇心。決斷浮云須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尋。
- 同謝丈簽判送趙臺州至靈鷲簽判丈道中有詩蕃朝來細雨又微風,遲我山行盡日中。莫嘆籃輿礙泥淖,也勝策馬犯塵紅。欲知風俗家家厚,看取耕桑處處同。更訪百年垂白叟,要聽舊事說元豐。
- 三昧諸頌無底瑠璃井,忽爾墮其中。勝修萬劫功,跳出跳不出,瘖痖又盲聾。
- 寄青龍寺原上人(一作冬日寄僧友)斂屨入寒竹,安禪過漏聲。高杉殘子落,深井凍痕生。罷磬風枝動,懸燈雪屋明。何當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 高陽臺·橋影流虹標簽:婉約吳江葉元禮,少日過流虹橋,有女子在樓上,見而慕之,竟至病死。氣方絕,適元禮復過其門,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葉入哭,女目始瞑。友人為作傳,余記以詞。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卷春深。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游絲不系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最難禁。倚遍雕闌,夢遍羅衾。重來已是朝云散,悵明珠佩冷,紫玉煙沉。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鐘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
- 新林浦夾岸人家映柳條,玄暉遺跡草蕭蕭。曾為一夜青山客,未得無情過板橋。
- 村居日影滿松窗,云開雨初止。晴林梨栗熟,曉巷兒童喜。牛羊深澗下,鳧雁寒塘裹。田父酒新成,瓶甕饋鄰里。
- 夜永夜永醉還醒,隣雞已有聲。衾寒霜令急,木落睡魂清。
- 宮詞楊花飛去落誰家,紫禁人閑惜歲華。謾向園林覓春色,折殘枝上兩三花。
- 緣識性成孤僻愛清山,鶴唳云霄意自閑。物外更將和氣約,精修便得扣玄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