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林潘二先生登舟問答
問:《同林潘二先生登舟》的作者是誰?
答:同林潘二先生登舟的作者是陳宓
問:同林潘二先生登舟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同林潘二先生登舟是宋代的作品
問:暇日衣襟嬾自船,扁舟不擊任風(fēng)緣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暇日衣襟嬾自船,扁舟不擊任風(fēng)緣 出自 宋代陳宓的《同林潘二先生登舟》
問:暇日衣襟嬾自船,扁舟不擊任風(fēng)緣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暇日衣襟嬾自船,扁舟不擊任風(fēng)緣 的下一句是 人間避暑疑無地,湖上乘涼別有天。
問:出自陳宓的名句有哪些?
答:陳宓名句大全
- 頌古二十九首裂破古今沒窠臼,當(dāng)機(jī)大闡血盆口。腳尖趯出佛如麻,李四張三無路走。
-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 留別王維 / 送崔九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xué)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 木龜亭留題南臺(tái)西路木龜坊,乃是靈蛙贔屭藏。從此改名杉蚵蚾,恐來吞月直須防。
- 送秦仲防通判題輿再到海東涯,嗜學(xué)深於入幕時(shí)。一字未通終不置,五行俱下尚嫌遲。情親端有卜鄰意,別后空勞望月思。老我無因可重見,祝君來此擁旌麾。
- 賀新郎(用前韻賦黃荼蘼)想赴瑤池約。向東風(fēng)、名姬駿馬,翠韉金絡(luò)。太液池邊鵠群下,又似南樓呼鶴。畫不就、秾纖嬌弱。羅帕封香來天上,瀉銅盤、沆瀣供清酌。春去也,被留卻。芳魂再返應(yīng)無藥。似詩詠、綠衣黃里,感傷而作。愛惜尚嫌蜂采去,何況流鶯蹴落。且放下、珠簾遮著。除卻江南黃九外,有何人、敢與花酬酢。君認(rèn)取,莫教錯(cuò)。
- 贈(zèng)天臺(tái)陳道人山中老希夷,長抱白云睡。睡覺呼蹇驢,悠然出山去。道上忽相逢,為問天下事。長笑不復(fù)言,不言有深意。蒼生在巔崖,感此淚如雨。
- 賊平后送人北歸世亂同南去,時(shí)清獨(dú)北還。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舊國見青山。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guān)。寒禽與衰草,處處伴愁顏。
- 游張公善權(quán)二洞四首自疑身是洞中仙,才出張公又善權(quán)。只道石田無用處,種成玉粒至今傳。
- 書樊子南游西山二記后仙山草木鎖卿云,不到花平不離塵。十丈牡丹如錦蓋,人間姚魏卻爭春。
- 點(diǎn)絳唇虹玉橫簫,纖纖指按新聲作。參差重約。昨夜梁伊錯(cuò)。幾許閑愁,品字都忘卻。沉吟覺。一聲哀角。滿院殘花落。
- 萬金雖愧君多產(chǎn),比我淵明亦未貧。——— 王安石始與韓玉汝相近居遂相與游今居復(fù)相近而兩家
- 枯枝煮寒泉,大灶聲颼颼——— 張九成讀東坡謫居三適輒次其韻夜臥濯足
- 任從老逐霜毛至,莫遣愁來玉盞邊——— 張耒歸馬二首
- 法云古蘭若,西走錢塘路。——— 陸游法云寺
- 小車乘興去,所到便如家——— 邵雍深秋吟
- 時(shí)見飛螢三四點(diǎn),樹影依稀相隔。——— 許有壬念奴嬌三首
- 忘懷日已久,三度移寒暑。今日一傷心,因逢舊乳母。——— 白居易念金鑾子二首
- 秋來不見渼陂岑,千里詩盟忽重尋。——— 蘇軾答仲屯田次韻
- 蕉花雨里千兵路,荔子風(fēng)中萬馬塵——— 金暕荔枝
- 落日看山憑曲檻,清風(fēng)談道據(jù)胡床——— 黃庭堅(jiān)題司門李文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