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千歲:跟皇帝同一個家族的男性,如皇帝的叔伯、兄弟等。
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問答
問:《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的作者是誰?
答: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的作者是趙彥昭
問: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是唐代的作品
問:器乏雕梁器,材非構(gòu)廈材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器乏雕梁器,材非構(gòu)廈材 出自 唐代趙彥昭的《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
問:器乏雕梁器,材非構(gòu)廈材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器乏雕梁器,材非構(gòu)廈材 的下一句是 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
問:出自趙彥昭的名句有哪些?
答:趙彥昭名句大全
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賞析
趙彥昭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處在于,詩人以雄勁的筆觸,描寫元日賜群臣柏葉的藝術(shù)概括。他通過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jīng)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 酬終南閻諫議齒衰心力耗,揣分乞西臺。微祿供多病,閑官養(yǎng)不才。弊廬容嘯傲,清洛伴歸來。故友猶相念,寒光生死灰。
- 和江西肅少卿見寄二首身遙上國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金印須辭入幕,麻衣曾此嘆迷津。卷舒由我真齊物,憂喜忘心即養(yǎng)神。世路風波自翻覆,虛舟無計得沉淪。
- 送高桂陽之任二首清才寧合駕緹車,天上新分竹使符。此去專城重摩撫,向來沙筆幾嗟吁。南州想見歌何暮,北府猶聞戒疾驅(qū)。更恐掖垣須敏手,未應(yīng)千騎出重湖。
- 壯節(jié)亭二松壯節(jié)亭前野碧滋,髯龍飛去忽經(jīng)時。只應(yīng)黃犢蒼藤路,尚有清泉白石知。
- 隋柳夾浪分堤萬樹馀,為迎龍舸到江都。君看靖節(jié)高眠處,只向衡門種五株。
- 用韻戲趙貫道買妾并呈鄭舜舉王有之二丈碧玉雙簪兩髻丫,滿懷春恨正萌芽。停橈空對無情水,倚檻誰鄰解語花。蚤與幽閨深領(lǐng)略,毋令狂客浪矜夸。須知三昧非凡手,北苑知名第一家。
- 梅花引 過天門關(guān)作山如峽。天如席。石顛樹老冰崖坼。雪霏霏。水洄洄。先生此道,胡為乎來哉。石頭路滑馬蹄蹶。昂頭貪看山奇絕。短童隨。皺雙眉。休說清寒,形容想更饑?!酢酢??!酢酢??!酢酢酢酢酢酢?。□□□?!酢酢?。□□□□,□□□□□。杖頭倒掛一壺酒。為問人家何處有。捋冰髯。暖朝寒。何人畫我,霜天曉過關(guān)。
- 春日野行雨漲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野岸明媚山芍藥,水田叫噪官蝦蟆。鏡中有浪動菱蔓,陌上無風飄柳花。何事輕橈句溪客,綠萍方好不歸家。
- 山行書事日落風??,驅(qū)車行遠郊。中心有所悲,古墓穿黃茅。茅中狐兔窠,四面烏鳶巢。鬼火時獨出,人煙不相交。行行近破村,一徑欹還坳。迎霜聽蟋蟀,向月看蟏蛸。翁喜客來至,客業(yè)羞廚庖。濁醪夸潑蟻,時果仍新苞。相勸對寒燈,呼兒爇枯梢。性樸頗近古,其言無斗筲。憂歡世上并,歲月途中拋。誰知問津客,空作揚雄嘲。
- 初三日游翟園羽衣曉謁玄元殿,霜封萬屋明飛霰。扶桑跳出丹砂丸,光射半天縈紫電。歸涂微暖春衫知,小風不動旗腳垂。老夫掉頭心獨喜,翟園梅花招我嬉。呼兒媻姍且勃窣,才出譙門寒刮骨。東風十里卷黃塵,眼花頭眩吹倒人。劣到翟園風便止,猿鶴前導(dǎo)花迎門。玉林亭子絕幽徑,江梅千樹吹香雪。茂松軒里清更清,棇颼一鼎煎茶聲。春光催柳未肯青,池水借日無留冰。殷勤犯寒我不枉,外付勝游天豈輕。主人看客眼不白,鸚鵡傳呼餉肴核。桃花碎片點鱸鮓,紫茸堆盤擘鶉臘。霜余橘顆金彈香,雪底芛芽玉版色。老夫欲醉金巨羅,樨子先唱驪駒歌。不羞冷面對風物,柰爾玉芛金栮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