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鄭防畫夾五首問答
問:《題鄭防畫夾五首》的作者是誰?
答:題鄭防畫夾五首的作者是黃庭堅
問:題鄭防畫夾五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題鄭防畫夾五首是宋代的作品
問: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出自 宋代黃庭堅的《題鄭防畫夾五首》
問: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 的下一句是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問:出自黃庭堅的名句有哪些?
答:黃庭堅名句大全
題鄭防畫夾五首賞析
《題鄭防畫夾五首》,是黃庭堅題詠鄭防畫夾中作品的組詩。鄭防是藏畫的人,畫夾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集錦畫冊之類。
第一首詩題惠崇的畫?;莩缡巧?,能詩善畫?!秷D繪寶鑒》說他“工畫鵝、雁、鷺鷥”;《圖畫見聞錄》說他“尤工小景,為寒江遠(yuǎn)渚,瀟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正因為惠崇的山水、花鳥饒有詩意,才格外引起詩人品題的興味。王安石、蘇軾都有詩題詠他的畫。蘇軾的七絕《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膾炙人口。黃庭堅這首詩的首句六字,既點明畫的作者,又描繪出畫境。畫中景物并不止“煙雨”、“歸雁”,但作者有念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詩中給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煙雨歸雁圖。二三句承上,一氣而下,寫因欣賞畫中景色而生幻覺:恍惚之間,好像坐在瀟湘、洞庭的煙波之上,目送行行歸雁,鄉(xiāng)情油然而生。詩人很想喚一葉扁舟,回歸故鄉(xiāng)。第三句中的“喚”字,有的版本作“買”?!百I”字不如“喚”字靈活。這三句不僅筆致疏朗輕淡,傳寫出畫中的“虛曠之象”,而且化畫境為實境,融入思?xì)w之情。第四句從前三句中跌落,描寫詩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聽得友人說:“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錯把畫境當(dāng)作真境。這樣結(jié)尾,峰回路轉(zhuǎn),饒有情趣。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郭熙《林泉高致》),詩畫有相通之處。因此,詩歌可再現(xiàn)畫境。但以詩題畫,一般不宜于全寫真境,更不宜全寫畫境。全寫真境,變成了山水景物詩,不成其為題畫詩;全寫畫境。用詩句一一描述畫中景物,無異于舍棄詩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長,容易寫的呆滯而無生氣。沈德潛說杜甫題畫詩:“全不粘畫上發(fā)論。如題畫馬、畫鷹,必說到真馬真鷹,復(fù)從真馬、真鷹發(fā)出議論。后人可以為式。”(《說詩晬語》)杜甫的《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便從畫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畫景。黃庭堅這首詩,便學(xué)習(xí)了杜甫題畫詩的手法,使畫中之景與畫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發(fā)生交流。
杜甫的題畫詩,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在描繪畫境中道出畫理。如《戲題王宰山水圖歌》,因題畫而道出“尤工遠(yuǎn)勢古莫比,咫尺應(yīng)須論萬里”的藝術(shù)見解。黃庭堅在此題的第二首詩,題詠的是鄭防收藏的郭熙的畫,也運用這一表現(xiàn)手法。郭熙是北宋山水畫家,其畫強調(diào)“取勢”。他說:“真山水之川谷,遠(yuǎn)望之以取其勢?!彼纳剿嬚摗读秩咧隆诽岢龅摹叭h(yuǎn)”——高遠(yuǎn)、平遠(yuǎn)、深遠(yuǎn),就是要取山川之遠(yuǎn)勢。黃庭堅對繪畫有很高的藝術(shù)素養(yǎng),所以這首詩的前二句“能作山川遠(yuǎn)勢,白頭惟有郭熙”,是很精當(dāng)?shù)脑u價。三四句具體詠贊畫夾中郭熙之作。郭熙曾為蘇才翁家摹寫宋初北派山水畫家李成的《驟雨圖》六幅,因此筆墨大進(jìn)。詩人在鄭防畫夾中得以見到《驟雨圖》真跡,非常興奮。但三四句不直說,而是曲折達(dá)意。自從見到郭熙畫后,他禁不住躍躍欲試,也來摹寫《驟雨圖》,但一時找不到六幅好絹?!谤Z溪”,在今四川三臺,以產(chǎn)上好畫絹著稱。把六幅畫絹說成是“六幅鵝溪”,以出人意料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新奇的意象。溪水清澈透明,恰似皎潔輕柔的畫絹。黃庭堅學(xué)杜甫詩,以善于錘煉句法、字法著稱,于此句可見。這兩句既奇警,又自然天成,而且給整首詩增添了盎然意趣,補足前二句之意,使全詩不流于枯燥。
從章法和句法來看,第二首詩的第三、四句,一起一落,折出筆勢,同前一首的第三句一氣連貫、第四句陡然轉(zhuǎn)折不同??梢娫娙擞霉P靈活多變,決不重復(fù),總是力求創(chuàng)新與出奇。
- 已嘗早稻晚禾得雨亦驟長出城按行阡陌歷諸寺稻垅楓林錦纈文,秋郊樂事壓芳春。為山谷訪竹尊者,介衛(wèi)公尋石丈人。午暑緩觴休北寺,夕曛趣駕度東津。勝游偶際文書暇,一笑溪山面目親。
- 喜遷鶯百年卿族。更七葉桂籍,蟬聯(lián)相續(xù)。早冠鰲峰,入持魁柄,卻商野耕巖筑。搢紳望山瞻斗。勛業(yè)銘書金竹。倦陶冶,暫鏡湖舒嘯,琳宮休足。催促。歸秉軸,須與君王,同享無疆福。緩訪赤松,莫留綠野,宇縣待公恢復(fù)。手把命珪堂印,腰束精鏐寒玉。愿歲歲,看和羹梅綻,古階槐綠。
- 讀罪已詔莫讀輪臺詔,令人淚點垂。天乎客此虜,帝者渴非羆。何罪良家子,知他大將誰?愿懲危度口,儻復(fù)雁門踦。
- 送王龜齡自著作丞外補不奈諸公厭石渠,年年送客意何如。直言飽誦劉蕡策,大意爭傳賈誼書。今日朝廷唯主圣,異時風(fēng)俗要人鋤。須君早晚歸遺補,莫戀王門久曳裾。
- 和劉編修潛夫讀近報蔣峴被逐二首兩載相依笑陸深,鶉衣不羨錦為衾。渠儂眩耀麒麟楦,我輩翻騰駑驥吟。朝去一節(jié)憂稍歇,邊留五大禍萬深。棟梁培植誰之責(zé),莫遺斧斤終日尋。
- 舟過桐廬三首后面山無數(shù),南頭柳更多。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滄波。老去頻經(jīng)此,重來更幾何。牛山動悲感,曾侍板輿過。
- 茄子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如何緇俗偏同嗜,入口元來聽一般。
- 夢中作舉鞭重到故都行,予亦咨嗟恨不勝。心與隴云留漢苑,目隨煙樹繞秦陵。
- 湯泉二首山半炎泉涌不停,陰陽為炭自燻蒸。天公不許楊妃見,留待年年浴眾僧。
- 和周南吉二絕才諝諸公爭汲引,文高后學(xué)共儀刑。相逢未覺功名晚,鏡里依然兩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