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
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
于鄢,遠(yuǎn)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之云爾,甚之也。
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釋
鄭伯克段于鄢問答
問:《鄭伯克段于鄢》的作者是誰?
答:鄭伯克段于鄢的作者是谷梁赤
問:鄭伯克段于鄢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鄭伯克段于鄢是先秦的作品
問:鄭伯克段于鄢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克者何?能也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克者何?能也 出自 先秦谷梁赤的《鄭伯克段于鄢》
問:克者何?能也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克者何?能也 的下一句是 何能也?能殺也。
- 夜觀蜀志蓋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參差。南陽隴底臥龍日,北固樽前失者時(shí)。霸主三分割天下,宗臣十倍勝曹丕。寒爐夜發(fā)塵書讀,似覆輸籌一局棋。
- 與元微之書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進(jìn)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shí)為之,謂之奈何! 仆初到潯陽時(shí),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shí)一札,上報(bào)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唯收數(shù)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dá)白二十二郎,便請(qǐng)以代書?!北眨∥⒅谖乙玻淙羰呛?!又睹所寄聞仆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 ∏抑檬鞘拢詳⒔鼞?。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來。頃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饑飽,此一泰也。江州風(fēng)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余食物,多類北地。仆門內(nèi)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dāng)?shù)株,修竹千余竿。青蘿為墻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dú)往,動(dòng)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計(jì)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bào),其余事況,條寫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shí),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余習(xí)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曉燈前?;\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樂天頓首。
- 為張都目益題爪哇王后將相圖闍婆之國古來有,其人裸體蓬厥首。后來改號(hào)作爪哇,君僭稱王妻僭后。跣足露乳布纏腰,往往自妍不知丑。千島萬島南海南,謂遠(yuǎn)無虞險(xiǎn)可守。成周通道八蠻朝,旅獒越裳孰敢后。真臘彭彭亨皆人貢,巴尚答洽爾獨(dú)否。壬辰臘月明日望,三平章往命招誘。泉州出門七州洋,飛檣舞帆朔風(fēng)吼。五旬有余至其境,驚禽駭獸破膽走。前主初喪后主立,國亂未定內(nèi)掣肘。生擒瞎直吃當(dāng)王,癸巳三月之十九。先降土漢必者牙,水陸引道分左右。繼獲昔剌小大子,□□留屯豈容久。所俘病亡或逋逃,窮則反噬如野□?!跚锇鄮煏?huì)占城,諸國降表肯相受。梢工滿載檳榔果,征夫爛醉椰子酒。生金銅錢暨百寶,搜山討擄恣意取。蝤蛑蝦蟹玳瑁螺,芭蕉豆蔻皆可口。風(fēng)俗可怪亦可憐,食無匕箸但用手。生年月日都不記,淫亂混雜忘牝牡。得此詩料告者誰,滕良伯父乃吾友。我賦長篇當(dāng)凱歌,甘誓胤征同不朽。
- 再韻賀可山新生彌月人夸旌表舊門閭,梅長新枝鶴長雛。八葉可提和靖印,十箱須讀阿宜書。誕彌厥月生無害,積善之家慶有余。準(zhǔn)擬一饕湯餅供,奈何逢疾似相如。
- 小重山 珊瑚木難卷二楊柳絲絲兩岸風(fēng)。前村溪路遠(yuǎn),小橋通。人家依約水西東。舟一葉,移過荻花叢。清景迥涵空。好山青未了,暮云重。是誰驚起幾征鴻。天然趣,卻在畫圖中。
- 霜寒轆轤體二首今曉難離火,平生不擁爐,只緣青女降,便與管城疏。淡日明還暗,微暄有似無。誰能忍寒得,苦死去看書。
- 菩薩蠻溶溶花月天如水。闌干小倚東風(fēng)里。夜久寂無人。露濃花氣清。悠然心獨(dú)喜。此意如何意。不似隱墻東。燭花圍坐紅。
- 別方次云姑蘇臺(tái)上姑蘇館,共說南山竹火爐。湖上相逢又相別,不知何處說姑蘇。
- 朱處士相與有山水之愿見送至南康作此以別之憐君送我至南康,更憶梅花庾嶺芳。多少仙山共游在,愿君百歲尚康強(qiáng)。
- 次韻在伯對(duì)雪見示初迷庭砌與墻陰,旋著遙山及遠(yuǎn)林。飄灑故看朝已積,繽紛更覺晝彌深。東都皎皎關(guān)門臥,魯國寥寥振履音。作氣再衰三則竭,強(qiáng)拈愁筆和高吟。
- 遙知明月夜,坐石自開襟——— 楊夔送鄒尊師歸洞庭
- 因茲契誠愿,矚望枕席前——— 譚銖題九華山
- 水際輕煙,沙邊微雨。——— 劉將孫踏莎行
- 萬畦新稻傍山村,數(shù)里深松到寺門——— 李嘉祐秋曉招隱寺東峰茶宴,送內(nèi)弟閻伯均歸江州
- 又從晏陰后,仍作來年復(fù)——— 魏了翁汪漕使即梅圃作浮月亭追和古詩余亦補(bǔ)和
- 累累紅果絡(luò)青篾,未霜先摘猶酸澀。——— 陸游客中作
- 乃翁名世將,先朝補(bǔ)邦基——— 李鼐送燕明仲歸常熱
- 尊卑簡易汞中真。——— 薛式西江月
- 東風(fēng)日已和,元化亮無私。——— 韋應(yīng)物洛都游寓
- 加首鳳凰翼,雨露生光輝——— 徐璣監(jiān)造御茶有所爭執(z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