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
正云黃天淡,雪意未全休。
鑒曲寒沙,茂林煙草,俯仰千古悠悠。
歲華晚、漂零漸遠,誰念我、同載五湖舟。
磴古松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
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
最憐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
為喚狂吟老監(jiān),共賦銷憂。
翻譯和注釋
譯文
步入幽深盤曲的小路,正是云黃天淡,殘雪的寒意未休。一曲澄澈鏡湖,映襯出水淺澎寒的槽瘦,墻垣破敗的蘭亭,茂林修竹叢生衰草,盡籠在輕煙的凄柔,—仰一俯之間,千古歲月悠悠。年歲已晚,飄零的足跡越行越遠,不知何處是盡頭。能有誰與我,遠遁人世的離亂,同泛五湖的一葉扁舟?古老的石級旁,倒掛枯松的斜悠,山崖背陰處布滿蒼苔斑駁的老朽,一片凄清的景色,引起唏噓感慨的清愁。
回首事,孤身飄泊天涯,家鄉(xiāng)小路,只在魂魄牽系的歸夢中,幾回魂飛西浦幾番淚灑東州。可如今歸來故國的山河故園的思念像王粲登樓的悲哀感受。惹人愛憐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對鏡湖弄妝洗梳,江山如此美好,卻蹂躪于他人之手,舊地重游為什么偏在這個時候!噢,為我喚來那鏡湖邊的疏狂酒徒,我要與他一起吟詩縱飲消解一懷深重的煩憂。
注釋
一萼紅:詞牌名雙調一百零八字。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有北宋無名氏詞,因詞中有“未教一萼,紅開鮮蕊”句,乃取以為名;平韻始見于南宋姜夔詞。
蓬萊閣:舊在浙江紹興臥龍山下,州治設廳之后,五代時吳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樂天詩》“謫居猶得近蓬萊”得名。
步:登上。
鑒曲:鑒湖一曲?!缎绿茣べR知章傳》“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鏡湖即鑒湖。
茂林:指蘭亭。王羲之《蘭亭序》:“此處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俯仰:又作“俛仰”。《蘭亭序》“俛仰之間,已為陳跡?!?br />五湖舟:范蠡事,見《國語·越語》。
磴(dèng):指山路,石級。
崖陰:山邊。
幾:幾度,幾次。
王粲登樓:王粲于東漢末年避亂荊州作《登樓賦》云:“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br />負:辜負。
秦鬟(huán):指形似發(fā)髻的秦望山,在今紹興東南。妝鏡:指鏡湖。
狂吟老監(jiān):即指賀知章。
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問答
問:《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的作者是誰?
答: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的作者是周密
問: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是宋代的作品
問: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步深幽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步深幽 出自 宋代周密的《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
問:步深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步深幽 的下一句是 正云黃天淡,雪意未全休。
問:出自周密的名句有哪些?
答:周密名句大全
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賞析
這首詞中的蓬萊閣在紹興臥龍山,為五代時吳越王錢鏐所建,是浙東名勝。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周密隨即流亡,這年和次年的冬天都曾到過紹興,從詞中描寫冬天的景物來看此詞應是第二年冬天游覽蓬萊閣時寫的,表達了作者懷念故國山河的愛國憂思。詞人的感受是通過登閣所見景物曲曲傳達出來的。在故國淪亡的情況下,詞人登臨古閣,感慨萬千。時值冬季,天色陰沉,雪意未休,這種凄涼的氣氛很好地烘托了作者的悲涼心境。
上闋以寫景為主。首句“步深幽”三字概括了進山登閣的過程。山路曲折盤桓,行人漸入幽深,“正”字領起下面兩句,交代當時的天氣。冬云凝重,天色昏黃,仿佛要下雪的樣子。作者以陰沉的天氣烘托自己抑郁而沉重的心情?!拌b曲”三句,描寫登閣所見到的景物。鑒曲即鑒湖,唐代詩人賀知章告老時曾賜得鑒湖后終于其地。茂林指蘭亭,亦在紹興,東晉名士王羲之等曾于此賦詩詠懷,《蘭亭集序》中有“茂林修竹”之語。鑒湖和蘭亭都是歷史上名士棲游的地方,而眼前一片蕭瑟和衰敗。詞人撫今追昔,不勝感慨,只覺“千古悠悠”。以上六句都是借環(huán)境氛圍來烘托人物心理。下面“歲華晚”三句,由緬懷古跡轉而抒發(fā)身世飄零的感觸。登閣時已近年底,可自己仍在飄泊,而此番登臨又是只身一人,尤感寂寞。“同載五湖舟”,說的是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功成身退與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自己雖然也和范蠡一樣隱遁避世,四處漂泊,卻是形單影孤,誰來與自己作伴?“磴古”以下三句,再從抒情轉入寫景。古老的石級,歪歪斜斜的老松,山崖背陽處多年積成的青苔,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悲從中來,唏噓慨嘆?結句“一片清愁”正是對此情此景的高度概括。
上闋寫罷令人愁腸百結的冬景,下闋而抒發(fā)對故國山河的感懷,對宋朝大好江山喪失的痛惜。下闋首句以換頭用“回首”帶起三句,述說流亡歲月中對故鄉(xiāng)故都的刻骨思念?!皫住?,幾番、多次,極言其頻繁?!盎觑w西浦,淚灑東洲”兩句,情感深切而發(fā)語警挺。西浦、東州都是紹興地名。周密祖籍濟南,長期寓居吳興,故將江浙一帶視為第二故鄉(xiāng)。在江山易主、國土淪亡的歲月中,詞人日夜思念故國故土,多少次詞人夢里回到故國,不禁眼淚灑遍越中山川。但此時登閣眺望,頗像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登樓,看到故國山川、園林已今非昔比,不禁憂思萬端。以上六句,極寫望歸心切,而又深嘆家園淪亡。由此逼出“最負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二句點題的話,集中抒發(fā)了國破家亡的巨大創(chuàng)痛。秦鬟,指美如髻鬟的秦望山,在紹興東南。妝鏡,指清如明鏡的鑒湖水。這里采用艷麗的詞語極力鋪陳山川的美麗,意在反襯亡國的慘痛。江山如此嬌美,為什么偏在她慘遭蹂躪之后才來游賞呢?詞人痛心疾首,悲憤填膺,以至山容水態(tài),,無不染上深深的哀愁。詞情發(fā)展至此,達到高潮。結尾二句,卻又筆頭一轉,輕輕遠拓開去?!翱褚骼媳O(jiān)”指賀知章,他曾任秘書監(jiān),又自號“四明狂客”。詞人要召喚他一起來賦詩消憂,表面意思是自我排遣,好像離主題遠了一點,其實正表明憂愁郁結,難以消除,愁情反而更深了?!肮操x消憂”與上闋結尾處的“一片清愁”相應,都有“意在言外”的韻致,使沉痛之情在含茹吞咽之中又轉深了一層。
時值隆冬,天色陰沉,沙寒草衰,雪意未銷,這是用環(huán)境氣氛的凄清來烘托他悲涼的心境。鑒曲秀美,蘭亭風流,然而“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蘭亭集序》),這是借古今的更替寓興衰存亡的慨嘆。歲華已晚,飄零念遠,透露出流亡者孤寂無依的身世之感;而深山幽景更添詞人無窮的愁思。詞的上闋無一字涉及國土淪亡,但蕭敝的冬景無處不滲透遺民的哀痛。下闋改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回首”三句,似欲打開感情的閘門一任奔瀉,以傾吐心頭郁積的哀傷,然而,至“還似王粲登樓”句一頓,至“好江山、何事此時游”又一頓,這樣一頓再頓,使奔瀉的感情轉為沉痛的反思,妙在“才欲說破,便自咽住”,吞吐咽噎,回環(huán)往復,構成了此詞情思哀婉和沉郁頓挫的風格特征。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正是如此。草窗詞素以意象縝密著稱。綜觀全詞,寫景空遠,抒情婉曲,結構細密,引事用典十分貼切,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詞學功底和創(chuàng)作才力。所以這首詞一直被推為《草窗詞》的壓卷之作。
- 好事近(梅花)欹枕不成眠,得句十分清絕。一夜酸風閣花,醞江天飛雪。曉來的白樂看枝頭,老蚌剖明月。帝所待調金鼎,莫教人輕折。
- 書喜滿川秋獲重赬肩,拾穗兒童擁道邊。夜夜江村無吠犬,家家市步有新船。奪攘不復憂山越,安樂渾疑是地仙。惟有衰翁最知達,避胡猶記建炎年。
- 送韋山人歸鐘山所居(一作郎士元詩)逸人歸路遠,弟子出山迎。服藥顏雖駐,耽書癖已成。柴扉度歲月,藜杖見公卿。更作儒林傳,還應有姓名。
- 金陵懷古荒城莽莽蔽荊榛,虎踞龍蟠跡已陳。赤壁戰(zhàn)爭江照晚,青樓歌舞鳥鳴春。十年王氣雄圖盡,一疊寒笳客恨新。折屐風流猶可想,只今高臥豈無人。
- 頌古四十五首設粥殷勤請念誦,白槌各為念摩訶。上來或德要圓滿,復去廚頭打破鍋。
- 益壽美金花回頭問己。認取無生真妙理。內闡靈光。升入蟾宮點桂霜?;斐商旃铩q厚涣飨既趶氐?。洞濟冥陽。仙子功標北帝鄉(xiāng)。
- 春晴平明晴可愛,眼界一湖春。不見水中鷺,惟多堤上人。梅花已白盡,柳色正青新。日暮無歌舞,清幽屬野身。
- 減字木蘭花勤而思止。止即患生徒自喜。試舉幡風。未舉之前說已通。攜瓶沽酒。卻著衫來為我壽。者也之何。賺卻閻浮世上多。
- 送程給事知越州過鄉(xiāng)晝錦剖符雄,海上蓬萊第一宮。自古勝游矜物外,于今藩閫壓江東。湖同清賞絕塵境,風月高吟虛訟誦。促詔歸來如漢典,出分千里入三公。
- 郊廟歌辭。享文敬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醴齊泛尊彝,軒縣動干戚。入室僾如在,升階虔所歷。奮疾合威容,定利舒皦繹。方崇廟貌禮,永被君恩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