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
送別的時候眼里的柳條折盡,柳絮飛絕。請問遠(yuǎn)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釋
著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攪:《說文》:亂也。
借問:敬詞,請問。
送別詩問答
問:《送別詩》的作者是誰?
答:送別詩的作者是佚名
問:送別詩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送別詩是隋代的作品
問: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出自 隋代佚名的《送別詩》
問: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的下一句是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問:出自佚名的名句有哪些?
答:佚名名句大全
送別詩賞析
翻譯
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yuǎn)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崔瓊《東虛記》說這首詩作于隋煬帝大業(yè)(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飛”、“歸”押平聲韻,平仄完全符合近體七絕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絕句。明人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六說:“庾子山《代人傷往》三首,近絕體而調(diào)殊不諧,語亦未暢。惟隋末無名氏‘楊柳青青……’,至此,七言絕句音律,始字字諧合,其語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祖也?!?題目是《送別》,全詩借柳條、楊花的物象寄寓惜別、盼歸的深情,凄婉動人。柳絲飄飄搖搖,饒有纏綿依戀的情態(tài),故早在《詩經(jīng)》中,已將楊柳與惜別聯(lián)系起來:《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歷代傳誦,膾炙人口?!傲?,又與“留”諧音,故折柳贈別以寓挽留之意,從漢代以來便成為一種風(fēng)俗。形于歌詠,北朝樂府民歌中的《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已饒有情韻。在南朝、梁簡文帝、梁元帝、劉邈等人的《折楊柳詩》,也各有特色。然而在唐代以前的詠柳惜別之作,還要數(shù)隋末無名氏的這一篇最完美。
首聯(lián)上句寫柳條、下句寫楊花(柳絮),讀起來流暢自然,有如天造地設(shè),略無人工雕琢痕跡。然而稍作分析,便發(fā)現(xiàn)詞性、音調(diào)、意象、情思,又無一不對,實在是異常工麗的對偶句??磥碜髡咭讯谜{(diào)整平仄,上句開頭之所以不用“柳條”、“柳枝”、“柳絲”,是因為第二字應(yīng)是仄聲。改用“楊柳”,“柳”是仄聲,卻未能表現(xiàn)“柳條”。而繼之以“青青著地垂”,則萬絲千條,便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爸亍保瑺盍鴹l之長,把讀者的視線由樹梢引向地面。“垂”,表靜態(tài),以見風(fēng)和日暖?!扒嗲唷?,既寫柳色,亦點時間。柳色由鵝黃而嫩綠而“青青”,則時間不斷流逝,而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著地”狀柳條之垂,下句用“漫漫攪天”狀楊花之“飛”。楊花十分輕盈,如果風(fēng)力較猛,便向一個方向急飛;如果風(fēng)力甚微,便無依無傍,忽高忽低,飄來飄去。這里所寫的正是日暖風(fēng)和之時的景象?!奥?,寫楊花飄蕩,無邊無際;“攪天”,寫仰望所見。天空都被攪亂,則楊花之多,不言可知。由此聯(lián)系上句,便知“青青”楊柳,并非三株五株,而是夾路沿河,傍亭拂橋,處處可見。于是,合一、二句看:由上而下,所見者無非柳條青青著地;由下而上,所見者無非楊花漫漫攪天。而離愁別緒,也隨之彌漫于整個空間。
第三句,緊承前兩句,雙綰“柳條”與“楊花”,卻來了個出人意外、驚心動魄的轉(zhuǎn)折:“柳條折盡花飛盡!”楊花再多,終歸要“飛盡”的,這是自然規(guī)律。而萬樹柳絲,即使天天折,又怎能“折盡”?這兩者合起來,無非是通過時間的推移,表現(xiàn)離別之苦、懷人之切。聯(lián)系第四句,則無限情景,都可于想象中閃現(xiàn)于讀者眼前。
“借問行人歸不歸?”這一問,并不是面對“行人”提出的。怎見得?首先,第一、二兩句與第三句之間,分明有一段時間距離。送行之時,即使俄延很久,也不可能把“青青著地”的“柳條”一股腦兒“折盡”,更不可能一直等到“漫漫攪天”的“楊花”全部“飛盡”。其次,臨別之時,只能問行人“幾時歸”,怎好問他“歸不歸”?
- 偈頌二百零五首深明無底,靈異無根。案山行盡,不見有家。識浪瀝乾,不見有己。石女掣開金鎖鑰,木人撥動玉輪機(jī)。方信道從佛口生,法化生得佛法分。
- 贈羅赤腳學(xué)道由來不記年,嘯歌風(fēng)月在前緣。身心已到無塵處,疑是人間自在仙。
- 頌古八首昨夜三更轉(zhuǎn)向西,明眼宗師為指迷。若於話下尋端的,未免泥中又洗泥。
- 次太守鄭安恭探梅過西湖韻二首亭亭冰質(zhì)照溪明,虢虢如聞環(huán)佩聲。初訝玉妃游月地,但無他仗引霓旌。使君再約殷勤賞,天意從教爛漫晴。詩律清嚴(yán)誰敢犯,七言今始見長城。
- 叔父給事挽詞十首隴上千山漢節(jié)回,掃除民蜮不為災(zāi)。蜀茶總?cè)胫T蕃市,胡馬常從萬里來。
- 五龍六首明明天子,禮文咸秩。矧神之功,橫被九域。云施稱民,物產(chǎn)滋殖。嘉承惠和,罔有終極。
- 登夔州城樓夔州城高樓崔嵬,浮空繞檻云徘徊。百川東會大江出,群山中斷三峽開。關(guān)塞最與荊楚近,舟帆遠(yuǎn)自吳越來。雄心乘險爭割據(jù),功業(yè)俯仰歸塵埃。
- 野興身似孤鴻鎩羽翰,悲鳴飲啄住江干。酒闌客思多新感,病起衰顏失故丹。倦枕忽聞中夜雨,疏砧又報一年寒。幽窗晤語無來客,空倚詩情強(qiáng)自寬。
- 寄家子震寺丞商山不可極,跨壓梁與秦。地產(chǎn)富靈藥,巖棲多異人。子才老不用,一邑聊庇身。方將斂馀間,煉丹駐形神。訪道風(fēng)雪夕,賞幽芝術(shù)春。卻顧人間事,輕若履下塵。曰予雖世士,心獨(dú)靜者親。相望在千里,我車何由巾。
- 奉和御製讀五代周史文伯懷明識,英規(guī)世所推。濟(jì)時陳策畫,急用備論思。隘郭爰增廣,煩音亦改為。溫恭非不濟(jì),感遇志如茲。
- 有時氣力雄,駕浪拍此邦——— 葉適再過吳江贈僧了洪
- 幸遇風(fēng)仙別東州。——— 馬鈺雁靈妙方
- 不成雨暮與云朝。——— 柳永西江月
- 他日一杯難強(qiáng)進(jìn),重嗟筋力故山違。———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 蟠桃一熟三千歲,剩對春風(fēng)日月閑——— 崔敦禮鷓鴣天(時夫人壽)
- 靜覺本相厚,動為末所殘。——— 孟郊新卜清羅幽居奉獻(xiàn)陸大夫
-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許渾途經(jīng)秦始皇墓
- 掛冠不待年,亦豈為五斗。——— 蘇軾陶驥子駿佚老堂二首
- 海棠廢真一夢,梅子欲嘗新——— 蘇軾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
- 樹頭新綠今如此,孤負(fù)春光固可知——— 鄭剛中題后鄭壁
- 6瘋狂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