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即使冷冷清清開著幾扇柴門的村落里,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biāo)志出每年的節(jié)令。寒食的傳統(tǒng)雖然沒有傳到遙遠(yuǎn)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jīng)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著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臥在青苔上,莫管關(guān)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注釋
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龐老家:指龐德公一家。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種田。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他出來做官,他拒絕了,帶領(lǐng)全家到鹿門山中采藥。后來另一個隱士司馬徽來看他,正碰上他上墳掃墓歸來。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墳事。
介之推:一作介子推,介推。春秋時晉國貴族。曾從晉文公流亡國外。文公回國后賞賜隨從臣屬,沒有賞到他。遂和母親隱居綿上山中而死。文公找尋不到,曾以綿上作為他名義上的封田。后世遂稱綿山為介山。傳說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他因不愿出來而被燒死。
寒食書事問答
問:《寒食書事》的作者是誰?
答:寒食書事的作者是趙元鎮(zhèn)
問:寒食書事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寒食書事是宋代的作品
問:寂寞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寂寞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出自 宋代趙元鎮(zhèn)的《寒食書事》
問:寂寞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寂寞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的下一句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寒食書事賞析
詩中的“粵人國”,本指廣東,因秦末趙佗曾建南越國,封為南越王。趙鼎曾被貶至潮州,因此此處“粵人國”應(yīng)指潮州。趙鼎在潮州五年,即紹興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時是紹興十年閏六月,故此詩應(yīng)為紹興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間所寫。
此詩雖題為《寒食》,但寫的是從寒食到清明。前兩聯(lián)寫的是當(dāng)時民間風(fēng)俗。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祭掃》記其時江南風(fēng)俗:“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jié),都成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曲幽,亦青青可愛。……從人家上冢者……南北兩山之間,車馬紛然,而野冢者尤多”從此詩可得知,南宋時潮州民間在寒食節(jié)也有插柳的習(xí)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沒有禁煙寒食,而清明節(jié)卻像東漢末襄陽隱士龐德公一樣攜帶女兒上山掃墓(即“上?!保?。
后兩聯(lián)在記事中寄寓抒情。頸聯(lián)寫所見:漢唐帝王的陵墓連粗糲的麥飯也沒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徑之間開滿梨花。尾聯(lián)寫所感所聞:我還是開懷暢飲吧,醉后臥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頭上傍晚吹起的軍號。
通過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權(quán)貴、富貴不過是短暫的、無常的,而人間確實永恒的、常新的。我還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這種心態(tài)看似消極,但卻是作者當(dāng)時處于貶謫逆境中的苦悶、痛楚心情的反應(yīng)。
其實,趙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陽軍的謝表中曾說:“白首何歸,悵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了,說:“此老倔強猶昔!”(《宋史》本傳)
- 送宋昶明仲湖州學(xué)錄為不有本末,根固枝必稠。又如水有源,源清無濁流。顏子先四勿,韻冕患不優(yōu)。曾子貴者三,豈于籩豆求。九經(jīng)始慎獨,八目正乃修。我嗟半山學(xué),不識濂溪周。遠(yuǎn)取湖學(xué)意,粗跡窮雕鎪。邊防與水利,講諸螢案頭。是致青苗法,規(guī)摹國師劉。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繆悠。堯舜不牧羊,羿射奡盪舟。農(nóng)圃有弗如,問陳有弗酬。國定一正君,此道軻傳丘。茂叔二程張,獾朗疾如仇。永樂西事敗,談兵茲可羞。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臍不。此心主精一,焉用功利謀。所以汗背勃,見嗤戶牖侯。君今錄泮事,往遨白蘋洲。臆對議湖學(xué),豈無苕溪鷗。
- 灃陽江順流下沅江,溯流上灃浦。水深蘭芷寒,漂搖憚風(fēng)雨。采采不盈掬,何由寄遠(yuǎn)渚。洞庭浮天白,遐矚莽吳楚。有懷獨晤嘆,櫓聲與人語。暮夜即維舟,蒼茫定何許?
- 園林園林隨分有清涼,走遍人間夢幾場。鐵硯磨成雙鬢雪,?;∩涞靡焕K麻。光陰畫紙為棋局,事業(yè)看題檢藥囊。受用切身如此爾,莫于身外更乾忙。
- 齊安春謠五絕江頭春泥妨踏春,閉門守春春著人。問春著人作何味,半酣美酒聽韶鈞。
- 緣識春色春兮景媚妍,薰風(fēng)暖潤物華鮮。上林花結(jié)和香霧,絮壓輕輕軟似綿。寰中運啟大平年,文武須精百藝全。弄影馬驕難控勒,龜茲韻雅奏釣天。仙仗儀排親自注,電轉(zhuǎn)星毬來進(jìn)御。玄之寂妙得其玄,更重人前舉止措。靴衫束帶兩分行,七寶鞭擎呈內(nèi)庫。一坦平兮殿毬場,國樂調(diào)兮甚鏘洋。掀天沸渭轟鼉皷,返樸純誠斅三皇。折旋俯仰怡情悅,乾坤日月盡舒光。龍馬徘徊多步驟,生獰堪羨困垂韁。繡鞔紅絛金蹀躞,鑾鈴珂佩水精裝。五云慶集鶴為駕,短袍新樣甚風(fēng)雅。東西相望賀頭籌,歡呼蹈舞金階下。隔宿閤門宣侍牙臣,廐中令揀馴良馬。紫氣盤旋分月仗,庭蕪盡去平如掌。{左走右喬}捷雄雄鏤登輕,雷聲唱徹迎空響。俄然斗轉(zhuǎn)俱輝霍,亦非駭目猶人作。學(xué)之玄妙似通神,鳳翼藏珠豈易落。傍捎正擊有多門,斜身用力輕敲斫。我因閑暇自銷停,對手臨進(jìn)相架閣。深似交鋒立戰(zhàn)功,匹馬縱橫藉筋腳,孤星遠(yuǎn)迸向人飛。云開瑞色天,清廓打三籌,公子王孫第一流。聲高唱好繡旗舉,響亮歡聲動十洲。齊拜彤庭臨玉砌,香隨備散墮鰲頭。奔馳擊合班,供奉內(nèi)臣側(cè)。祥煙澹蕩儼清風(fēng),御筵開處浮春色。弦管調(diào)高甚諧和,排優(yōu)次第用心怕。難中最難人健羨。困即蹔來臨玉殿。苑花方盛重暄和,特會群臣開廣讌。廣讌初啟日遲遲,時飲醲醪紅滿面,唯將煦育遍覃恩,狻猊噴裊龍香散。四寒偃戈征將閑,喪膽犬戎尋不見。牡丹澹兮白如雪,打毬妙兮多指訣。似展兵機演智謀,風(fēng)旋兩隊甚奇絕。每爭競逐向前沖,星高隕墜相鉤拽。聲傳士庶萬千家,濟(jì)濟(jì)鏘鏘耀輝華。從人巧拙快予意,歡呼動地喜交加。我緣寡薄非明主,禮樂風(fēng)俗成規(guī)矩。笑他左右盡狂心,文臣戰(zhàn)將多如雨。修持管筆故無疑,威懾遐荒用神武。僚宰滿面是香塵,一邊得失虧先補。車書混化霸丕圖,姬周小世方為數(shù)。休言落雁射雙雕,中原靜亂平胡虜。
- 與蕭曠冥會詩(織綃女詩)織綃泉底少歡娛,更勸蕭郎盡酒壺。愁見玉琴彈別鶴,又將清淚滴真珠。
- 吳姬曲五首吳姬歸,潮光燭影紅輝輝。中心有語不敢吐,安得作月生汝衣。
- 雨中花慢宴闕花倚欄郊外花,乍別芳姿,醉登長陌。漸覺聯(lián)綿離緒,淡薄秋色。寶馬頻嘶,寒蟬晚、正傷行客。念少年蹤跡。風(fēng)流聲價,淚珠偷滴。從前與、花朋花侶,鎮(zhèn)賞畫樓瑤花。今夜里、清風(fēng)明月,水村山驛。往事悠悠似夢,新愁苒苒如織。斷腸望極。重逢何處,暮云凝碧。
- 閑詠危途九折浩無津,晚幸收身作散人。俸祿既空憂患少,酒殽雖薄笑歌頻。多添布褐方知老,凈掃茆衡不覺貧。南陌東阡元在望,柴車嬾駕動經(jīng)旬。
- 買舟至巖祀陸使君水曹羈我窘于囚,貸與潼江一釣舟。柂轉(zhuǎn)清灘微觱沸騰,棹移曲蒼且夷猶太人。偶因檥岸窗沙徑,絕愛寒煙簇晚洲。明日玉屏重睹面,九歌待續(xù)水安流。
- 后人謂二子,獨得道之原——— 陳文蔚寄題微州李君博文閣
- 看花小立疏廊。——— 陳允平柳梢青
- 傲睨萬物,逍遙一丘——— 黃庭堅清閑處士頌
- 戰(zhàn)死士所有,恥復(fù)守妻孥。——— 陸游夜讀兵書
- 紅粉繞叢遺鈿朵,綠醪偷影入金杯——— 李至那日獲詣芳園竊見新栽叢竹蕭然可愛不能無詩
- 家聲傳叔贛,宦學(xué)類先之——— 周必大送劉子和教授赴贛州兼簡府主洪景廬二首
- 臣繇賀捷表,臣結(jié)中興碑——— 劉克莊景定初元即事十首
- 我復(fù)西還君北去,箕山潁水自蕭然——— 張舜民裴綸著作見期行日延宿所居既至裴已行因書寄
- 塊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滯——— 曾幾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 議論通三教,年顏稱五更——— 韓偓贈吳顛尊師(丙寅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