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原題】: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子瞻先已被系予晝居三院東閣而子瞻在知雜南廡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詩四篇以為異日相遇一噱之資耳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問答
問:《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的作者是誰?
答: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的作者是蘇頌
問: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是哪個(gè)朝代的詩文?
答: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是宋代的作品
問: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 出自 宋代蘇頌的《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聞》
問: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早年相值浙江邊,多見新詩到處傳 的下一句是 樓上金蛇驚妙句,卷中腰鼓伏長篇。
問:出自蘇頌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頌名句大全
- 長歌行世人何惡死,死必勝於生。勞勞塵土中,役役歲月更。大寒求以{左日右奧},大暑求以清。維餒求以饁,維渴求以觥。其少欲所惑,其老病所嬰。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當(dāng)一切平。釋子外形骸,道士完髓精。二皆趨死途,足以見其情。遺形得極樂,升僊上玉京。是乃等為死,安有蛻骨輕。日中不見影,陽魂與鬼并。莊周謂之息,漏泄理甚明。仲尼曰焉知,不使人道傾。此論吾得之,曷要世間行。
- 甲午出知漳州,晚發(fā)船龍山,暮宿桐廬二首一席清風(fēng)萬岳云,送將華發(fā)得歸身。海潮也怯桐江凈,不遣濤頭過富春。
- 挽劉忠顯念昔京都晝掩關(guān),墨云黃霧塞人寰。南城掃雪迎耶律,北道聞風(fēng)拜祿山。不為身謀心皎皎,已終臣事意閑閑。何人得與高名交,千古常山諒可班。
- 社日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 送何子溫移亳州三首治出龍城守,名高水部郎。清明人共識,風(fēng)味獨(dú)難忘。骨立秦書瘦,須粘檜密香。烹鮮師老耳,曳尾肯蒙莊。
- 登瓦棺寺閣下盤空跡上云浮,偶逐僧行步步愁。暫憩已知須用意,漸來爭忍不回頭。煙中樹老重江晚,鐸外風(fēng)輕四境秋。懶指臺城更東望,鵲飛龍斗盡荒丘。
- 賀圣朝(道中聞子規(guī))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無數(shù)。更堪月下子規(guī)啼,向深山深處。凄然推枕,難尋新夢,忍聽伊言語。更闌人靜一聲聲,道不如歸去。
- 別意志士嘆水逝,行子悲風(fēng)寒。風(fēng)寒猶得暖,水逝不復(fù)還!況我別同志,遙遙千里間。纜祛泣將別,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腸斷絕。何以壓輕裝,鮫綃縫云裳。何以壯行色,寶劍丁香結(jié)。何以表勞思,東海珊瑚枝。何以慰遼遠(yuǎn),勤修惜日短。墜歡無續(xù)時(shí),嘉會強(qiáng)相期。為君歌,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 送喻宮教良能出粹會稽拾遺羈旅鑒湖秋,太史崎嶇禹穴游。只駕貳車良自足,更營三釜復(fù)何求。千山遍踏詩才冨,萬壑臨觀史筆遒。稍待政成歸魏闕,便從麟閣上螭頭。
- 首尾吟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代記時(shí)。官職固難稱太史,文章卻欲學(xué)宣尼。能歸豈謝陶元亮,善聽何慚鍾子期。德若不孤吾道在,堯夫非是愛吟詩。
- 縱苦求懸解,微處不堪形詰——— 姬翼滿江紅慢
- 下阪聽鳴珂——— 何遜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 聯(lián)步訪叢林,終朝走郊牧——— 蘇頌次韻蔣穎叔同游南屏見惠長篇
- 憶坡公、洞簫聽罷,劃然長嘯——— 劉克莊賀新郎(五用韻。讀坡公《和陶詩》,其九篇為重九作,乃敘坡事而賦之)
- 幾年持筆事征西,未省樽前略展眉——— 石介寄叔文
- 青春為君好,白日為君悠。——— 蘇軾和劉長安題薛周逸老亭周最善飲酒未七十而致
- 齋房盡日清如水,吾道從來直似弦——— 程公許小詩謝霅川使君幫祠庭薄俸
- 渠能七步追險(xiǎn)韻,聊復(fù)一吸空罰爵——— 劉克莊觀社行
- 碧落堂中夕眺余,一聲哀角裂晴虛——— 楊萬里碧落堂暮景轆轤體
- 閑斟不置罰,閑弈無爭劫——— 皮日休二游詩任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