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花游/掃地游 聲
頓驚倦旅。
背青燈吊影,起吟愁賦。
斷續(xù)無憑,試立荒庭聽取。
在何許。
但落葉滿階,惟有高樹。
迢遞歸夢阻。
正老耳難禁,病懷凄楚。
故山院宇。
想邊鴻孤唳,砌蛩私語。
數(shù)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
避無處。
這閑愁、夜深尤苦。
掃花游/掃地游 聲問答
問:《掃花游/掃地游 聲》的作者是誰?
答:掃花游/掃地游 聲的作者是王沂孫
問:掃花游/掃地游 聲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掃花游/掃地游 聲是宋代的作品
問:掃花游/掃地游 聲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商飚乍發(fā),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商飚乍發(fā),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 出自 宋代王沂孫的《掃花游/掃地游 聲》
問:商飚乍發(fā),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商飚乍發(fā),漸淅淅初聞,蕭蕭還住 的下一句是 頓驚倦旅。
問:出自王沂孫的名句有哪些?
答:王沂孫名句大全
掃花游/掃地游 聲賞析
下面由心情又轉寫秋聲 ?!皵嗬m(xù)無憑”這里則寫有意追尋秋聲。“試立荒庭聽取?!币痪湟浴奥犎 钡姆绞阶穼r斷時續(xù)終于悄然無息的秋聲,通過客舍到荒庭的轉換,為從聽覺轉至視覺作了巧妙而又自然的過渡。以下秋聲已住,無處追尋,仿佛秋聲留下的足跡?!盁o憑”是感覺,“但有”是視覺,樹葉落后更覺崢嶸。在秋聲中徒增冷寂和凋零。此段寫法獨到,即見無處尋聲,卻有跡可見的水盡云生,在凝重質實中見出清剛流轉。
上片秋聲是所聞、所感、所見。“ 迢遞歸夢阻”是上片“頓驚倦旅”的進一步鋪陳 。“歸夢”為秋聲所斷,在“倦旅”中 ,思鄉(xiāng)之情段段?!皻w夢阻”之“阻”,一表歸夢為秋聲所斷 ,二表時間渺渺,空間遙遙,夢醒后也有家難歸。有家不能歸 ,是為不幸,歸夢都難成,又何幸焉??途拥墓录胖新勄锫暻乙娐淙~飄零之形色,愈益感發(fā)他老病交加的凄楚,比之倦旅之情,悲苦過之矣。“阻”所隱含的秋聲驚夢,“老耳難禁”暗示的凄楚秋聲,均處處遙遙切合題旨,含蓄而曲折,想象較為豐裕自如。
既然歸期遙遙,就只有異鄉(xiāng)的秋夜遙想故鄉(xiāng),自我慰藉 ,詞人在秋聲中展開對故鄉(xiāng)的想象 :孤雁唳鳴,寒蛩哀吟,雨打芭蕉,透露出凄惶孤寂的意味。比之異鄉(xiāng)所聞秋聲,愁苦交織,令人腸斷心碎。思鄉(xiāng)或歸家能解脫愁懷,豈料客居愁 ,歸家更愁?!氨軣o處 ”,這愁又是與秋聲相感發(fā)的,秋聲無處不在,此愁也無有已時 ,這是秋聲所感發(fā)的愁懷的第三層曲折。將秋聲與愁懷推至悲苦不堪的極致,筆致極為拙重含蓄 ?!斑@閑愁,夜深尤苦”,愁而曰“閑”,是以輕淡之筆寫郁結之情。綰合種種愁思一處,在夜深人靜、無可訴說的背景之中,顯得格外“尤苦”。
這首詞有很新穎之處,無論在詠物賦情,還是在布局構思上 。在詞中表達了一種倦旅思歸 、欲歸不能、老病纏身的難言之痛、亡國之恨和身世之悲。
- 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塵漲沖頭不識泥,朝來也解滑霜蹄。兩公玉句驚風雨,把翫都忘日腳西。
- 九子峰小大扶攜作伴行,歡然戀戀意相傾。信知萬古山頭石,還有人間母子情。
- 送王師魯協(xié)律赴湖南使幕(即永穆公之孫)翩翩馬上郎,驅傳渡三湘。橘樹沙洲暗,松醪酒肆香。素風傳竹帛,高價聘琳瑯。楚水多蘭芷,何人事搴芳。
- 立春日有懷玉堂著句轉春風,諸老從前亦寓忠。誰為君王供帖子,丁寧綺語不須工。
- 與陳董二君相會于真州經月甚樂詩寄陳董二君平生交友半成塵,想見當年樂會文。別淚茫茫添海水。愁懷黯黯塞江云。青衫脫去誰同老,白首追隨尚有君。官暇更將棋子學,他時籌局當功勛。
- 江陵贈滿術人未赴成都先夢到,才逢蜀客便心親。江陵一見蒲居士,似向嚴家訪阿遵。
- 壽芮秘書三首歸來未對小延英,便向蓬萊作主人。要督仙宮仇玉籍,卻收眾妙入經綸。
- 雪后冷蕊通幽信,孤山欠幾遭。杯因寒更滿,句到淡方高。雪滴晴檐雨,松翻夜壑濤。布衾雖似鐵,猶念早趨朝。
- 偈頌一百零一首是句亦劃,非句亦劃。瞞瞞頇頇,生鐵門限。如斯出世為人,歸瞎卻衲僧正眼。子功撿點將來,也是徐六擔板。
- 秋夕書懷(一作秋日南游書懷)北風吹海雁,南渡落寒聲。感此瀟湘客,凄其流浪情。海懷結滄洲,霞想游赤城。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澹然吟高秋,閑臥瞻太清。蘿月掩空幕,松霜結前楹。滅見息群動,獵微窮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