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雨中的寒食節(jié)更顯得寒冷,我獨自坐聽江上黃鶯的鳴叫。
端著酒杯賞花時又想起了杜陵家?guī)讉€弟弟,寒食時,杜陵這一帶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釋
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這天禁火寒食。
空齋:空蕩的書齋。
流鶯:鳴聲婉轉的黃鶯。
把酒:手執(zhí)酒杯,謂飲酒。
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內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寒食寄京師諸弟問答
問:《寒食寄京師諸弟》的作者是誰?
答:寒食寄京師諸弟的作者是韋應物
問:寒食寄京師諸弟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寒食寄京師諸弟是唐代的作品
問:寒食寄京師諸弟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出自 唐代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
問: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的下一句是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問:出自韋應物的名句有哪些?
答:韋應物名句大全
寒食寄京師諸弟賞析
韋應物詩集中收錄寄諸弟詩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手足情深的詩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發(fā)自胸臆,所以這首詩雖只是即景拈來,就事寫出,卻令人感到蘊含深厚,情意悠長。
就章法而言,這首詩看似平鋪直敘,順筆寫來,而針線極其綿密。詩的首句從近處著筆,實寫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從遠方落想,遙念故園寒食的景色。這一起一收,首尾呼應,緊扣詩題。中間兩句,一句暗示獨坐異鄉(xiāng),一句明寫想念諸弟,上下綰合,承接自然。兩句中,一個“獨”字、一個“想”字,對全篇有穿針引線的妙用。第二句的“獨”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筆;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獨”字生發(fā),又統(tǒng)轄下句,直貫到篇末,說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諸弟而聯(lián)想及之。從整首詩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鉤連,一氣流轉,渾然成章的。
當然,賓雖然不能無主,而主也不能無賓。這首詩的第三句又有賴于上兩句和下一句的烘托。這首詩的一、二兩句,看來不過如實寫出身邊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許多層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寫景象,寒食禁火,萬戶無煙,本來已經夠蕭索的了,更逢陰雨,又在空齋,再加氣候與心情的雙重清冷,這樣一層加一層地寫足了環(huán)境氣氛。第二句同樣有多層意思,“江上”是一層,“流鶯”是一層,“坐聽”是一層,而“獨坐”又是一層。這句,本是隨換句而換景,既對春江,又聽流鶯,一變上句所寫的蕭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卻用一個“獨”字又折轉回來,在多層次中更顯示了曲折。兩句合起來,對第三句中表達的“想諸弟”之情起了層層烘染、反復襯托的作用。至于緊接在第三句后的結尾一句,把詩筆宕開,寄想象于故園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進一步托出了“想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遠。
這首詩,運筆空靈,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結尾一句。這個結句,就本句說是景中見情,就全篇說是以景結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間、見風韻于篇外的藝術效果。它與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句,都取意于《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維句是明寫,語意實;這一句是暗點,更顯得蘊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詩人的歸思,也表達了對諸弟、對故園的懷念。這里,人與地的雙重懷念是交相觸發(fā)、融合為一的。
- 題日者李成齋所藏李文清幅相公提筆福蒼生,印得當年命術精。鈞翰珍藏塞翁馬,六丁嚴護不容驚。
- 偈頌七十六首只個叢林粥飯僧,濫膺徽號愧無能。臨風將底祝君壽,遙指南山千萬層。
- 雜詩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xiāng),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 禁中新柳萬條金錢帶春煙,深染青絲不直錢。又免生當離別地,宮鴉啼處禁門前。
- 追和亡友杜仲觀古黃生曲三首之三要知兩儂心,等是它山石。此誠不可轉,彼情無自入。
- 題陳待制湖莊園無三畝地,四面水連天。行向樓高處,卻如身在船。野花春渚外,山色海云邊。一任人來往,茲懷亦浩然。
- 次韻弟茂通效行見梅好風催冷蕊,上番即芳葩。春色獨先得,年芳誰復別。日邊看暖艷,雪后識真花。吟玩歸來晚,江村月照沙。
- 寄嚴文炳石湖良樂眼,收士冀北空。嗟我孤所期,經世老無庸。一莊賴芥庵,報厚艾亦豐。賓實得美謚,表表無終窮。
- 虞美人·愁痕滿地無人省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 送崇鏡上人歸剡因寄聲高九萬孫季蕃送師歸隱鏡山中,萬壑千巖指顧間。磵恭維馬如見問,為言憔悴老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