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問答
問:《青玉案》的作者是誰?
答:青玉案的作者是黨懷英
問:青玉案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青玉案是金代的作品
問:青玉案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紅莎綠蒻春風餅,趁梅驛,來云嶺,紫桂巖空瓊竇冷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紅莎綠蒻春風餅,趁梅驛,來云嶺,紫桂巖空瓊竇冷 出自 金代黨懷英的《青玉案》
問:紅莎綠蒻春風餅,趁梅驛,來云嶺,紫桂巖空瓊竇冷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紅莎綠蒻春風餅,趁梅驛,來云嶺,紫桂巖空瓊竇冷 的下一句是 佳人卻恨,等閑分破,縹緲雙鸞影。
問:出自黨懷英的名句有哪些?
答:黨懷英名句大全
青玉案賞析
黨懷英(1134-1211),字世杰,號竹溪。金世宗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有〈竹溪詞〉。此為詠茶詞,作者運用雙關筆法,將品茶與賞月巧妙融合,以發(fā)聯(lián)想。上闋將茶餅與鏡之圓缺黏結,寫出人間之離別。下闋則將品茶奇效與月之高寒聯(lián)系,烘托出文士境界。此詞為詠物詞中的精品。
詞中,詠人,詠事的較多,而詠物也多以楊柳荷等嬌美之物入詞。而此詞則為詠某詞,以茶制餅運品嘗為線索 ,借其形狀、效用,在賞月過程展開聯(lián)想,構思巧妙,頓生新意。
片“紅莎綠蒻”三句 ,寫茶餅的包裝轉運?!凹t莎”指紅莎紙包茶 ,“ 綠 ”指用香蒲包裹。一紅一綠,香氣誘人,使人饞涎欲滴 。“趁梅驛,來云嶺”,寫轉運之艱難,跨越千山萬嶺,風餐露宿,使人知茶來之不易。“紫桂”后四句。“紫桂”用瓊竇巖穴,群仙居食于紫林的神話 ?!暗乳e分破”含有當時的一段茶故 ,北宋年間茶罕餅珍 ,尋常難求,偶而皇家賞賜,也只能中書、樞密院各賜一餅,四人分之(據歐陽修《歸田錄》)。作者由破餅分之又聯(lián)想破鏡重圓故事,使“分破”的茶餅,又象征那期望團圓者茗佳人心中的明鏡 。珍貴的茶餅,難圓的明鏡,層層重疊,融為一體。
下片寫品茶和感想?!耙划T”兩句,寫品茶之效,品后增神益志,心魂清醒,清歌伴唱更顯悠然自得之興?!巴达嬓蒉o今夕永?!痹谶@夜靜月明,花枝綻露的夜晚還是讓我們開懷暢飲吧,不要讓今宵空度。最后三句寫品茶后的感受。飲茶之趣,不止在避暑,更在于可令人超凡脫俗,直至“高寒”之境。蘇軾有“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詞句,以此來說明飲茶所帶來的樂趣?;ㄇ百p月,月下品茶,如此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令人感嘆茶的妙處。
本詞在選詞時十分注意。紅莎綠蒻相映生輝,一趁一來頓顯深意,月露清歌更顯藝境。運筆自如,毫無拈來掂去之感 ,而詞到意達。故況周頤評曰:“以松秀之筆,達清勁之氣,倚聲家精詣也 。”另外詞人善于使用雙關聯(lián)想,使賞月品茶交匯融一。茶餅分賜與鏡之圓缺相聯(lián),頓感佳人之離怨。飲茶之功效與月之高寒相系,牽出文人詩興詞情。想象力豐富,下筆有力,不愧為詠物詞中的佳作。
- 神龍中語崔冉鄭,亂時政。
- 關河令秋陰時晴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與謬栓法同行口占分水嶺詩勉強驅馳力不堪,筍車肱曲睡方酣。思歸夢逐來時路,無奈杜鵑聲兩三。
- 再次韻寒齋編簡香,溫室紈綺翠。疇昔徇所好,外物巧相媚。晚驚生死變,灑盡闌干淚。掀起求無上法,不問天所閟。休悲夜臺客,萬年供一睡。我亦老將死,何苦逐昏醉。歸從浮圖師,了此一大事。試問八督州,何如三入寺。
- 次韻答王敬助 其三慷慨登高罷,風流入醉余。山田禾熟早,海國雁來初。對客無多論,耽眠或廢書。東南巖壑美,時復命巾車。
- 秋霽(云麓園長橋)一水盈盈,漢影隔游塵,凈洗寒綠。秋沐平煙,日回西照,乍驚飲虹天北。彩闌翠馥。錦云直下花成屋。試縱目??针H、醉乘風露跨黃鵠。追想縹緲,釣雪松江,恍然煙蓑,秋夢重續(xù)。問何如、臨池膾玉,扁舟空艤洞庭宿。也勝飲湘然楚竹。夜久人悄,玉妃喚月歸來,桂笙聲里,水宮六六。
- 曉炊黃竹莊三首染練江山宿雨余,枝枝葉葉潤如酥。絲窠瓔珞消多少,破費天公百斛珠。
- 鷓鴣天(和吳子似山行韻)誰共春光管日華。朱朱紛紛野蒿花。閑愁投老無多子,酒病而今較減些。山遠近,路橫斜。正無聊處管弦嘩。去年醉處猶能記,細數溪邊第幾家。
- 甘菊冷淘經年厭粱肉,頗覺道氣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飱?;茨系厣跖?,甘菊生籬根。長芽觸土膏,小葉弄晴暾。采采忽盈把,洗去朝露痕。俸面新且細,搜攝如玉墩。隨刀落銀鏤,煮投寒泉盆。雜此青青色,芳草敵蘭蓀。一舉無孑遺,空媿越盌存。解衣露其腹,稚子為我捫。飽慚廣文鄭,饑謝魯山元。況吾草澤士,藜藿供朝昏。謬因事筆硯,名通金馬門。官供政事食,久直紫微垣。誰言謫滁上,吾放飽且溫。既無甘旨慶,焉用品味繁。子美重槐葉,直欲獻玉尊。起予有遺韻,甫也可與言。
- 失調名燈球兒小,鬧蛾兒顫。又何須頭面。